Into the Storm (2009)
由HBO和BBC联合拍摄的 Into the Storm 是The Gathering Storm 的续集,The Gathering Storm 拍摄于2002年。7年过去,演主角邱吉尔和他妻子的演员都换了,但是水平不亚于前一部,同样受到好评,在美国的艾美奖上获得多项提名,最后演邱吉尔的爱尔兰演员 Brendan Gleeson获得电影和多集电视剧类中的最佳男主角奖,这部片子同时还获得这个类别最佳配乐奖。
这两部电影的主角是二战前后的邱吉尔,前作 The Gathering Storm,顾名思义,是指二战之前,积极提倡备战、强硬对付德国的邱吉尔,在英国颇不受欢迎,仕途上郁郁不得志,对英国面临“即将来临的风暴”缺乏准备而感到忧心,电影在欧战爆发时结束。
这部 Into the Storm,片名当然是指英国一头闯入欧战风暴中,措手不及,步步退却。在敦刻尔克之后,英吉利海峡被德军突破,已是明确的威胁。当时英国失败情绪弥漫、有人建议和希特勒谈判媾和。此时此刻,过去一直因为“好战、酗酒、傲慢欺人”而不受待见的邱吉尔,成了英国最需要的领袖,他的坚强意志,对胜利的信心,在说服同僚和赢得盟友上起到的关键作用,正如剧中的罗斯福所说“他也许惹人烦,但绝对是个斗士”。
我觉得 Into the Storm 的最大成功,是采用两条线索交叉叙事,即1939年开始的二战,和1945年7月的英国大选。电影的开头,是1945年在法国渡假的邱吉尔在等待大选点票时(当时点票花了三个星期)。结果我们当然已经知道:邱吉尔带领英国打赢了二战,然而欧战胜利日(VE Day)才两个月,英国人就把邱吉尔领导的保守党选了下去,担任二战后第一任首相的是战时的副首相、工党领袖艾德礼。电影中的邱吉尔,在二战中坚定执著乐观自信,在二战后等待大选结果时则是暴躁而固执,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
邱吉尔在二战爆发时被召回内阁,成为国家领袖,是因为英国人相信他的领导能力,他的坚强性格和感召力,确实是士气低落的英国能够站稳的重要原因,这些在电影中都有展示:他对战争的灾难性后果的回答是“一个在战斗中倒下的民族会重新站起来”;对敦刻尔克撤退的反应是“我们决不会投降”--这段演说已是英国历史中的经典一刻。
而在二战胜利后邱吉尔立刻被请下台的原因,是当时的英国人民强烈希望改造社会,消除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不公。在拥有成熟民主制度的英国,实现这一愿望第一步是换下邱吉尔,选上一个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的领导人来。其貌不扬的艾德礼,在一片废墟之上,建成了全民医疗体系(NHS),完成了一系列工业国有化,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巨大。
如果说邱吉尔是一个砸锅卖铁打退强盗的大哥,那么艾德礼就是一个缝缝补补重建家园的小弟。战时有邱吉尔,战后有艾德礼,可说是英国之福,而在这背后的民主制度所提供的灵活性,让人民有参与历史发展的机会――既可以推动变革,又可以缓解社会矛盾――是不可低估的。
[…] 拍的瑞典侦探题材系列剧 Wallander 第二季再获最佳男主角提名,Into the Storm 已经在美国获得艾美奖和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女演员 Julie Wal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