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2月 7th, 2010:

爱丁堡 2010年2月

Edinburgh. 2010 02 06

昨天爱丁堡起了大雾,浓密得好像可以绞出水来,然后就变成了淅沥小雨的天气。英国球迷爱说,如果你只在晴朗的夏天,或是只在电视机前看比赛,那算不上真正的球迷,真正的球迷,是那些在“又冷又湿的二月/十一月” (in a cold and wet November/February day),还能来到赛场,看着你支持的球队在家门口被打成2:0的球迷,奇怪的是很少用一月和十二月。

Edinburgh 2010 02 06

前两天倒是天气晴朗,不过那是在一场大雪之后。这是在 Calton Hill 上从未完成的 Parthenon。这是 Lord Elgin 的主意(就是把雅典的Parthenon上的大理石雕运到英国的那位),只竖起了10根厅柱就没钱了。

Edinburgh. 2010 02 02

背景中的山丘是爱丁堡城边的 Arthur’s Seat 和 Salisbury Crags。

Edinburgh 2010 02 02

政府数据不仅要公开,还要交还给公众使用

南方都市报 南方评论》 被称有“万维网之父”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本周为一个英国政府的网站揭了幕:英国政府数据公开的门户网站 (data.gov.uk)。在伯纳斯-李的推动下,这一网站确实不是做做样子:它不仅收集整合英国政府与公营部门的数据资料,而且鼓励个人和商业公司对政府数据进行再处理,开发新的数据展示方式,创立新的应用项目。

英国政府终于意识到:政府光把数据公开还不够,同时需要鼓励公众重新处理政府数据;公布政府数据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接受监督,还可以因此激发创意,通过数据再处理来增加数据价值。

伯纳斯·李当年发明万维网,目的就是为了能让电脑不仅可以连线“通话”,还能明白对方在说什么:用公开的标准阅读公开的数据,才能有效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个政府数据公开和再处理的提议,正符合他一贯坚持的数据必须公开的理念。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他在某次会议上发表演讲时,曾带领台下观众一起喊口号 “现在就要原始数据!”(Raw Data Now!)所以让他来说服政府部门积极推动数据公开和再处理,就再合适不过了。

在信息爆炸、数据泛滥的年代,人们对于各种经过官方处理之后的统计数据都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而未处理的原始数据,大部分人又难以理解。所以政府数据公开,其实有两个必要的步骤:政府尽可能提供原始数据,个人和企业有最大自由度重新处理这些数据。如果说网络社会媒体兴起的结果,是“证伪”过程的民主化,那么公众对政府数据的再处理,将会是政府统计求证过程民主化的第一步。在这方面,英国政府其实已经落在人后,《卫报》等媒体几年前就在推动政府向公众开放数据使用权,而美国自去年5月开始,就已经建立了类似的政府数据门户网站(data.gov),现在已列有近17万项联邦政府数据。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