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英国出版动态(97):无处可藏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爱德华·斯诺登的选择

书名:《无处可藏》(No Place To Hide) 作者:格伦•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 出版社:Hamish Hamilton (企鹅集团旗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书名:《无处可藏》(No Place To Hide)
作者:格伦•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
出版社:Hamish Hamilton (企鹅集团旗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我还记得去年6月在英国《卫报》上看到美国国家安全局直接从电话公司、网络供应商和大型网站那里大规模收取用户资料和通讯记录这一独家新闻时的震惊心情。当然过去许多人怀疑美国政府在暗中监控网络通讯,但是规模如此之大、覆盖面如此之广、与私营企业之间秘密合作如此深入,还是超出了大部分人的相像。另一方面,这一系列报道中披露的文件,显然属于高度机密,其来源很让人好奇。那些日子《卫报》每天都在头版刊登独家报道,每一篇都是重磅炸弹。接着更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泄密人、前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顿(Edward Snowdon)主动露面公布了自己身份,并阐述自己此举的动机。斯诺顿本人立刻成了国际新闻,“斯诺顿档案”所披露的美国政府机构大规模收集通讯资料的行为,引发了各界对政府权力、司法监督、民众隐私等议题的激烈辩论,其影响至今尚未消退。

“斯诺顿档案”的泄露和报道过程本身也非常精彩。《卫报》今年2月份出版了《斯诺顿档案》(The Snowdon Files)一书,由记者卢克•哈汀(Luke Harding)执笔,从《卫报》的角度叙述了这一重大新闻的报道过程,其中最令人震惊的,大概是在《卫报》工作人员在英国政府高官面前把存有斯诺顿提供的机密文件的电脑硬盘砸碎的故事。

最近在“斯诺顿档案”报道中起了关键作用的美国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出版了新书《无处可藏》(No Place To Hide),其中除了详细叙述作者对斯诺顿的采访过程之外,还分析了这些文件的重要性,以及报道引发的后续反应。本书的简体中文版最近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格林沃尔德曾经是一名宪法与人权事务律师,后来成为独立记者。他在书中写道,其实在2012年底斯诺顿已主动和他联系,但是出于安全考虑,既没有透露自己身份,也没有说有什么材料可以交给他,而是一再督促格林沃尔德在电脑上安装加密软件,并警告他一切未加密的通讯都是不安全的。然而格林沃尔德迟迟没有动手,后来斯诺顿还是通过一位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劳拉•普瓦特拉(Laura Poitras)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在意识到斯诺顿手中文件的重要性之后,格林沃尔德马上联系了《卫报》,在获得《卫报》支持后,立刻飞往香港与斯诺顿见面。

接下来的故事就像国际间谍小说般曲折精彩。在与斯诺顿在九龙美丽华酒店“秘密接头”成功后,马上开始了对他马拉松式的采访。之后格林沃尔德赶写了四篇报道发给《卫报》,他知道留给斯诺顿的时间有限,要求《卫报》立刻发表。但是《卫报》当然需要在法律与安全上做到滴水不漏,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格林沃尔德、《卫报》以及美国政府间展开了紧张的谈判,《卫报》终于顶住压力,以格林沃尔德期待的方式连续出击,把“斯诺顿档案”的影响做到了最大。

在格林沃尔德笔下的斯诺顿,是一个非常坚定而成熟的年轻人。他的泄密行动,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精心准备的结果。选择格林沃尔德进行新闻报道,而不是把原始文件传到网上,是斯诺顿的决定;主动公开身份,表达自己的动机,也是斯诺顿慎重考虑的结果。

斯诺顿要求通过媒体对自己掌握的材料进行新闻报道,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其中的渊源背景以及美国政府这些行为对公民隐私的严重侵犯,这说明他非常了解新闻调查的价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此重大的新闻,面对的是强大的美国政府,光靠一两个勇敢的记者是不够的,必须有像《卫报》这样的新闻机构在背后全力支持。即使格林沃尔德对《卫报》有诸多不满,他还是承认《卫报》比所有其它媒体更为坚决,也更勇于承担责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