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周恩来

基辛格 @ China

Henry Kissinger On China

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看基辛格的新书《On China》,觉得像是在看两本书:前半部是中国历史纵论,从中华文明的兴起、鼎盛、衰落、封建王朝的覆灭,儒家思想对统治与外交的影响,一直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周旋;基辛格本人则要到200多页之后才登场,这之后是他个人的亲身经历,以及对40多年来中美关系发展的见证与展望。

中美建交这段历史太富有戏剧性,即使已有大量公开史料,基辛格作为其中的关键人物,其亲述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恢复,这是冷战时期改变世界格局的大胆举动,而在这之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其情节更如间谍片一般。基辛格的回忆自然有许多外人不知的细节,但是更有价值的,其实是他对1960-19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走向的分析,回顾当时东西方你死我活般意识形态上的对峙,是如何逐渐让位给地缘政治的权衡,过去的敌人如何成为盟友。

(更多…)

尼克松访华前的秘密外交行动

这是在看了基辛格的《论中国》之后,为《华商报》写的文章。

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让当时世界两大阵营都大为震惊,基辛格访华的安排事先高度保密,中美两国在这之前断绝关系20年,两国高层是如何搭上线的?许多人把“乒乓外交”,即1971年4月中美乒乓球队在日本的邂逅当作两国恢复交往的起点。其实在这之前的几年间,中美高层不仅频频发出信号相互试探,而且已经在最高层建立了联系,“乒乓外交”的作用是让双方步伐加快,再无回头的可能。

基辛格在他刚出版的新书《论中国》(On China)中,以当事人的身份,对中美之间相互试探的过程有着详细的描述。1968年赢得大选的尼克松,虽然在意识形态上一直是反共的,但他相信地缘政治的作用,认为帮助中国对抗苏联有利于巩固美国的战略地位。在1969年1月总统就职演讲中,他含蓄地提出了寻求一个“开放”而非“孤立”的世界的愿望。当时中美之间唯一的政府接触是在华沙举行的不定期大使级会晤,不仅断断续续,而且级别太低,参加会晤的美国外交官无法领会总统的真实意图。于是尼克松另辟蹊径,在1970年访问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时向两国领导人表达了寻求与中国沟通途径的愿望,基辛格则试图通过法国外交官来接触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中国方面则先是通过挪威和阿富汗,后来还是选择了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作为中间人。

(更多…)

《生活》(Life)杂志照片存档

Time apr20 Life ad

在《时代》杂志上看到一幅广告,宣传原《生活》(Life)杂志的照片存档中的复制件可以从网上购买。去年拥有《生活》杂志存档的“时代”公司(Time Inc.)和Google签署协议,把存档中照片逐渐放到网上,估计共有1千万幅。现在开始提供复制件出售,看来是生财的手段之一。虽然《时代》的广告中指向 art.com 网站,但在 Google 上每幅照片的“购买镶框图片”的链接却是指向qoop.com网站。

Google 上《生活》杂志的照片存档看上去已经增加了不少。我发现许多照片的注释不够,时间地点人物等往往语焉不详。也许Google和《时代》杂志应该开放访问者自行加注的方式,也许可以开发许多新的信息。

以下几张有关中国的照片,都是抗战期间摄影师 Carl Mydans 1941 年 2 月摄于重庆。我觉得照片背后的故事其实很多,很有兴趣了解。

Life photo Zhou Enlai 1941

周恩来

Life photo Chiang Kai-Shek 1941

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一起吃饭

Life photo Chungking 1941

防空指挥中心

Life photo Chungking 1941

防空装备,警报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