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爱丁堡图书节

英国新书介绍 #15 (2009年9月21日) Under Fishbone Clouds

2009-08-27 Under Fishbone Clouds

Under Fishbone Clouds
作者 Sam Meekings
出版社 Polygon/Berlinn (平装本2009年8月6日出版416页)
ISBN 978-1846971020

这本小说Under Fishbone Clouds 是新人Sam Meekings 的处女作,出版社直接出了平装本(trade paperback),在宣传上当然也无法和成名作家相比。如果不是我家附近的Blackwell书店把这本书放在了醒目位置,我很可能就错过了这本由爱丁堡本地的一家出版社Polygon 出版的小说。

(更多…)

上周英国畅销书排行榜 #15 (2009年9月20日)

《观察家报》是《卫报》集团出版的星期天报纸,与周一至周六出版的《卫报》属于姐妹报纸,然而却有与《卫报》不同的畅销书排行榜,即使两家报纸采用的图书销售数据是一样的。这反应了英国报业中独特的独立编辑的星期天报纸这一现象,大概也显示出,在财政压力下,星期天报纸与姐妹报纸整合的必要性。

《观察家报》在编排排行榜上,与《卫报》的不同之处,是它把指南类、菜谱类、工具类(包括自我帮助类)书籍归入另一类,比《卫报》的多出了一个榜单,这种做法和《泰晤士报》类似。

在《观察家报》的上周非小说类精装本排行榜上,排名第1的是Richard Dawkins 的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Richard Dawkins 的观点和风格虽然有争议,但是他的书无疑很受欢迎,近1万本的销量超过排名第2的两倍之多。排名第2的是赢得2008年X-Factor比赛亚军的男孩组合JLS的自传JLS – Our Story So Far,这个组合连第一张专辑都还没出,就出了自传,大概是电视快餐文化的典型体现了。

2009-09-20 Finest Years

英国记者和军事历史学家Max Hastings的新书Finest Years: Churchill as Warlord 1940-45书名已经把内容说明了:这是一部写丘吉尔在二战期间经历的书,书名的灵感应该是来自丘吉尔那篇著名演讲中的“This was their finest hour”一句,但本书显然采取了新的角度,展现了丘吉尔在二战中的许多失望、沮丧和错误。The Storm of War 的作者 Andrew Roberts 在今年的爱丁堡图书节上,曾经对比希特勒和丘吉尔的战略指挥,指出民主体制在决策中的重要:在西方盟军中将军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据理力争,而无需担心自己的脑袋,避免了许多错误的决策。

(更多…)

上周英国畅销书排行榜 #14 (2009年9月13日)

2009-09-14 Jamie's America

上周 Rick Stein’s Far Eastern Odyssey 终于从非小说类精装本榜首掉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本“海外食谱”书:Jamie’s America。和 Rick Stein 一样,这本书也是随着同名电视系列的播出而出版,上周销量高达3万5千本,在非小类精装本中非常难得,远远超过榜上的其它图书。

2009-09-14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Richard Dawkins 的新书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 The Evidence for Evolution 排名第二,销量约8千本不到。Richard Dawkins 是坚定的达尔文主义者,但是他本人的见解和他的毫不妥协的作风也引来了不少争议。这本新书继续他宣传达尔文主义的努力,象他过去的作品一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更多…)

爱丁堡艺术节:寻找突破的舞台

《南方都市报 评论周刊》八月份艺术节期间,我特意去看新西兰华裔喜剧演员Raybon Kan的演出,当我来到演出地点———爱丁堡旧城的一家酒吧时,却见到他站在门口向每一个顾客解释说,当晚的演出被取消了,因为酒吧要转播冠军杯足球赛,希望观众明天再来。这场演出是不收门票的,但他却仍然一脸歉意,我在想,爱丁堡艺术节大概就是靠着这些执着的艺术家们才有今天的成功。

(更多…)

爱丁堡图书节节目音频和抄件

2009-09-06 eibf_logo

爱丁堡图书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是爱丁堡艺术节的一部份,今年的图书节从8月15日到31日,两周多时间内举办了约750场讲座,是世界最大的图书节之一。“图书节”似乎容易和“书展”混淆,其实这属于近年来英国日益盛行的 literature festival,以作者为主角,而非出版社展示新书。我在一份新加坡的中文报道上看到用“爱丁堡国际读书节”这个说法,更为接近原意。

爱丁堡图书节每年的地点都在爱丁堡新城(New Town)、王子街西段的 Charlotte Square Garden 举行,临时搭建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帐篷,大的可以容纳超过两百名观众,邀请作者做一小时的讲座。每天第一场早上10点开始,最后一场晚上9点半结束,非常紧凑。图书节的组织工作十分严密、很少出现取消的场次。观众也十分踊跃,我参加的几场,除了新作家的一场,大部份都满座。官方公布的数字是售出了80%的票。图书节的规矩是迟到不得入场,结果让我错过了新加坡三位作家的讲座。

最近上图书节的网站,发现网站上还提供部份讲座的录音音频和文字抄件,另有一些是采访交谈的播客(podcast)。不知道选择的条件是什么,我很期待听一听的 Antony Beevor 的讲座没有上网。

(更多…)

爱丁堡艺术节节目之三十七:Andrew Roberts

Edinburgh Book Festival
Andrew Roberts
Second World War
2pm 31 August

Andrew Roberts 的新书 The Storm of War 刚刚出版,就已经上了英国畅销书非小说精装本的排行榜。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位看起来博览群书、精力充沛的女士,她手里捧着这本书,说她已经看完了,评语是“wonderful”。

2009-08-17 The Storm of War

这本 The Storm of War 可以说是他去年的 Masters and Commanders 的续集,那本书说的是盟军首脑的决策过程,这本书说的是希特勒的错误决策是如何将纳粹德国引向失败。

Andrew Roberts 在讲座中举了几个例子:

其一是“海狮行动”(Operation Sealion),德国入侵英国的行动,希特勒认为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种和雅利安人同属“高等人种”,总是期望只要施加一定压力,英国会与德国结盟,或者至少保持中立,因此在1940年没有全力封锁英国,否则英国会被摧垮。

(更多…)

爱丁堡艺术节节目之三十六:Tristram Hunt

Edinburgh Book Festival
Tristram Hunt
Lived Lives
3:30pm 29 August

Tristram Hunt 是英国比较上镜的少壮派历史学家,难怪讲座主持人的开场白就是“现在的历史学家越来越年轻英俊了”。他的口才也不错,有着大学教授的儒雅,但演讲的材料却不干涩,十分生动。

他讲的题目是和他的新书有关:恩格斯(《穿礼服的共产党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革命生活》(The Frock-coated Communist: The Revolutionary Life of Friedrich Engels)。他认为长期以来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中,恩格斯一直“处于马克思的影子中”,他的作用,似乎只是为马克思提供经济支持,保证马克思能完成《资本论》。但是根据Tristram Hunt的研究,恩格斯和马克思两的意识形态旅程,是独立完成的,正因为两人在意识形态上的平等,当两人在1844年在巴黎相遇时,恩格斯主动放弃自己在理论上的探索,转而全力支持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天才,继续进行研究。在1948-9年的欧洲革命失败后,恩格斯再次做出牺牲,回到被自己抛弃的家族企业中,做回资本家,为马克思一家提供经济支持。

2009-09-02 The Frock-coated Communist

恩格斯不仅在经济上支持马克思,而且他自己还是工厂主,在曼彻斯特管理家族企业中的棉花厂,在两人的通信中,马克思不断向恩格斯询问资本主义体制的实际经验和数据,这些恩格斯都一一提供。《资本论》刚出版时,无人问津,恩格斯于是用不同笔名写评论,试图引发公众兴趣。

Tristram Hunt 认为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念来自他的宗教背景和他对德国哲学的研究,以及他对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制度的非人道特性的体验,他认为只有完全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后,人类才能真正地获得解放。恩格斯从未在他的工厂中做改善工作环境的尝试,据 Tristram Hunt 说,这可能是因为他对改良资本主义不感兴趣,他的理想是消灭这种制度。

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在英国,但是当他们的理论在欧洲大陆引起震动的时候,在英国却很少有人关注他们,他们对英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也没产生什么影响。讲座中有人问道,当时恩格斯在曼彻斯特过着这样的双重生活:既是资本家工厂主,又鼓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难道没有记者去调查发掘一下?Tristram Hunt 的回答是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英国都不是名人,没有太多人关注他们。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倒台需要在政治和经济成熟时才会发生,他们当时预计最可能发生资本主义危机的,是德国和法国,他们没有预料到俄国革命的发生,当然也没有预料到以后的共产主义运动中,他们的理论所遭到的变异。

爱丁堡艺术节节目之三十一:The Use and Abuse of Darwin

Edinburgh Book Festival
The Use and Abuse of Darwin
Science
24 August

这场爱丁堡图书节的讲座有两位讲者,James Moore 是英国 Open University 的教授,研究方向是达尔文与宗教,Susan Manning 是爱丁堡大学的文学教授。主题是达尔文本人和他的进化论是如何被各方人士曲解、重新诠释以符合各种政治理念的。

在“对达尔文的滥用”上,James Moore 举出的例子包括 Darwin’s Plantation 一书,此书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为蓄奴提供了借口;另有 The Darwin Myth 一书,试图通过积累一丁点儿的证据和线索来推翻进化论。他认为达尔文在发展进化论理论时,并没有抛弃他的宗教信仰,进化论与上帝在达尔文那里不矛盾。他和另一位作者Adrian Desmond 的新书就与此有关,题为 Darwin’s Sacred Cause: Race, Slavery and the Quest for Human Origins

2009-09-01 Darwin's Sacred Cause

Susan Manning 一再谦称自己不是达尔文专家,不过她对英美两地对达尔文的纪念活动的观察很有意思。今年是达尔文诞生200周年,《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在英国,有关的纪念活动非常频繁,许多有关达尔文和进化论的新书在今年出版,在这里对进化论,至少是其中的物种“进化”的观点,即使是在宗教人士中也已经被普遍接收。然而在美国,既没有象英国这么热烈的讨论,对达尔文和进化论的本身的看法也未统一。她的另一个观察是把达尔文与林肯在公众心目中的看法相比较。

本来这是一个我很关心的话题,两位讲者的观点也很鲜明,但是在讲座中,我开始渐渐失去兴趣,觉得有点闷,也许是这种两位作者一起上台的做法,反而失去了焦点。我认为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已经在科学发展中演变了许多,达尔文当时是怎么想的,有历史价值,但不可能用来修饰现代的进化论。而且本场讲座的观众提问质量不高,有些人拿起话筒就开始宣讲,更糟糕的宣讲什么也说不清楚。也许没有愚蠢的问题,但却有无关或是无趣的问题。

爱丁堡艺术节节目之二十五:Sam Meekings & Kamila Shamsie

Edinburgh Book Festival
Sam Meekings & Kamila Shamsie
Fine Fiction
6pm 20 August

每年爱丁堡图书节的地点都是爱丁堡新城(New Town)、近王子大街西段的 Charlotte Square Garden,这里平时就是一片草坪,到8月份在草坪上支起十多个帐篷作为演讲厅。演讲厅的大小根据主讲人的知名度分配。在草坪东北角有一座可坐7-80人的小帐篷,叫做 Writers ‘ Retreat。在里面做讲座的,大部份是一些新生作家,通常是两名作家一组,先阅读一段自己的作品,然后和听众交流。

2009-08-27 Under Fishbone Clouds

吸引我去参加这次讲座的,是英国作家 Sam Meekings 的小说 Under Fishbone Clouds。Sam Meekings 曾经在牛津大学写英国文学,然后去爱丁堡大学学习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2005年去中国当教师和编辑。这本小说是一部跨越50多年的爱情故事,从1946年开始,女主角是富家大小姐、男主角是被女家收留的穷人,机缘巧合下两人成亲,经历了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种种变迁。这本小说是由爱丁堡的出版社 Polygon 出版,还没有中文版。

我很感兴趣的,是作者在每一章节后的超短篇,本书的叙述者――灶神,都要上天庭,有时是和其它神仙聊天传递小道消息,有时是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作者本人还是个诗人,我觉得这些超短篇写得比小说正文更精彩。

当天和Sam Meekings 一起主讲的 Kamila Shamsie 已经出版了好几本小说了。她的新书 Burnt Shadows 也是一个跨时代的故事,从长崎原子弹爆炸、说道印度德里、美国、阿富汗、一直到Guantanamo Bay。

爱丁堡艺术节节目之二十四:Kenneth Hopper & William Hopper

2009-08-20 The Puritan Gift

Edinburgh Book Festival
Kenneth Hopper & William Hopper
Global Economy
2:30pm 19 August

Kenneth Hopper 和 William Hopper 兄弟俩一个83、一个80岁,头脑敏捷、语言锋利、而且还依然充满激情。两人都是在格拉斯哥长大,二战后期哥哥是工程师,先去英国公司、然后有去美国公司工作,体会出两个国家之间公司文化的不同。归根到底,还是公司管理反映社会文化:英国依然社会等级分明,他去英国公司,就直接去做经理;相反美国公司更强调协作,他一进去,先被派到车间,从基层做起。他说在美国公司如果出现技术问题,工人解决不了,因为他已经有不少经验,他会先想办法自己解决,如果还不行他会直接找懂行的人来解决;如果在英国公司,如果工人把问题提上来,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没有实际经验,肯定不懂,于是再上报,或邀请懂行的专家,其解决问题的速度就会慢很多。

兄弟俩后来一个去了美国,一个留在英国,还去过日本参与战后民主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两人的共同点是对现代“职业经理人”的鄙视。他们说1940-70年代是美国公司文化的黄金时代,管理人员都是懂行的,有“实践经验”(main knowledge),管理是一种“技能”(craft),需要在实践中学会。但是后来管理渐渐成为一种“职业”(profession),也就是可以在学校学习、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最关键的,是不在需要“实践经验”,许多管理人员没有本行业的经验,只会根据spreadsheet 制订目标。正是这种没有“实践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在过去几十年内作出许多错误的决定,整垮了美国企业。

我把兄弟俩的书 The Puritan Gift: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 Amidst Global Financial Chaos 放在了我的反思金融危机新书系列之中。不过我实在想像不出,西方世界如何能从“职业经理人”盛行回到兄弟俩钟爱的黄金时代公司文化。

讲座最后,观众中有人问兄弟俩怎么看英国政府“如果不给金融机构高管大笔奖金,英国将面临人才流失”的说法,William Hopper的回答是:“那些人,就让他们赶紧‘流失’吧,最好是离开地球。”台下一片掌声。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