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环法自行车赛之“大龙”

我最初想到“大龙”这个词,是在去年读一些介绍环法自行车赛历史的文章时,看到的 Patron 这个词,在这个语境下,是指比赛中大队 (peloton) 的领袖。最后我想到翻译成“龙头老大”是最形象的了。

于是 peloton 就应该是“大龙”了。“大龙”不仅简单响亮,而且非常形象生动。在比赛转播中看到一百多名车手报团在乡间公路上移动,确实象条大龙。大龙不仅是活物,还有自己的个性,当比赛临近终点,大龙需要发力追赶突前车手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它的杀气。

有了大龙,还能衍生出许多环法自行车赛中常用的术语来:比如“龙头”、“龙尾”、“细龙”、“斩龙”等等,比起“大部队的前方”、“大部队分成两段”等等简洁有力多了。我觉得应该广泛采用这个叫法。

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斩龙”,不仅简洁,而且有主动出击的意思,大龙不仅仅是分成两段,而是被一些车手主动下手“斩”成两段。今天的环法自行车赛第3段,就发生了“斩龙”事件。

通常平地赛段的比赛,大龙一直会保持完整,也许有几名车手会突前,但大龙一般都会在接近终点前吃掉他们,然后是冲刺车手之间争夺赛段冠军,其他车手则紧跟其后。只要在大龙之内,正式时间都是一样的,所以平地赛段往往不会对总成绩排名产生影响。

除非是比赛中出现“斩龙”事件。如果比赛中有强侧风,龙头部位的车手往往会沿着风向、排成斜跨路面的一条“细龙”(echelon)。在这时候,如果细龙中的车手同时加速,在大龙中的其他车手还没反应过来时,有可能将他们甩开。这就是“斩龙”了,在这之后,龙身自然要使出浑身解数赶上来夺回龙头,但是如果龙头中车手足够多,又有足够的意愿协同保持车速,就有可能不被龙身赶上,不仅在争夺赛段冠军时少了许多竞争对手,而且还能赢得几十秒的宝贵时间,影响总成绩的排名。

“斩龙”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突然性和协同性。今天在“斩龙”发生时(距离终点约30公里),Columbia-HTC车队的所有车手都在龙头位置,可以做到步调一致,同时他们选择了一个左拐弯位置统一行动,加速脱离。此时其他车手中位置有利、反应敏捷的,比如今年重归赛事的 Lance Armstrong,一起加入“斩龙”行动;而后面的车手,因为风向改变和拐弯的原因,一时措手不及,混乱了一阵才醒悟过来。此时龙头中的车手已经铁了心,龙身反而组织混乱,结果距离越来越远,抵达终点时达到41秒。Columbia-HTC得到丰厚补偿:Mark Cavendish 又夺得一站冠军;Armstrong 总成绩排名升到第3,反超队长 Contador 19秒,不免引发Astana 车队谁是老大的许多谣言。

2 Comments

  1. […] 原文链接:http://taohuawu.net/2009/07/06/peloton/ 2009年7月15日00:04 标签: Le Tour de France, peloton, 大龙, 环法自行车赛 订阅评论 发表评论 | Trackback […]

  2. […] Marc Pantani 是环法自行车赛上的“悲剧天才”,感情冲动,口不择言,让人又爱又恨,1999年打击禁药行动,他是第一个栽下马来的冠军,他觉得自己是个替罪羊,企图东山再起。Jan Ullrich 是个悲剧人物,“既生瑜,何生亮”――他的悲剧是在职业高峰出现了 Lance Armstrong。Lance Armstrong 战胜病魔重回赛场之后赢得环法冠军,本来是真正的英雄故事,但在法国人眼里却一直是没有败露行迹的骗子。三人之间同在一条“大龙”中,还有几次华山论剑式的交手,包括2000年在 Mont Ventoux 山顶Marco Pantani 与 Lance Armstrong 的单挑,以及2001年Lance Armstrong 对 Jan Ullrich 看的那一眼,现在成为环法传奇一幕的“The Look”,都在这个剧目中再现出来――4个演员,4把椅子,依然惊心动魄。 […]

回复 桃花坞 » 爱丁堡艺术节2010之十七:剧场 Pedal Pusher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