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Delusions of Gender: The Real Science Behind Sex Differences
作者 Cordelia Fine
出版社 Icon Books Ltd (平装本2011年2月3日出版)
定价 £8.99
页数 368页
ISBN 978-1848312203
这本《性别的误识》是我在 Catching Fire 之后读到的又一本异常精彩的单一主题的大众科普书籍,其论据充分、逻辑清晰,让人读起来很痛快,同时作者用词浅显、不乏幽默,又让人读起来很轻松。
但是本书的主题是非常严肃的,作者针对近年来流行起来的“男女有别是天生的”、“基因决定”男性擅长数理分析又带一点攻击性、女性则擅长理解他人同时执行多种任务这些观点,根据其论据――有些根本没有证据,一一将其攻破。
作者是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同时是一位大众科普作家,她的前作 A Mind of Its Own 即受到许多好评。
在这本书中,她重点批评了两类作者。一类是没有科研训练、不尊重证据又敢信口开河的畅销读物作家,比如美国作家 Louann Brizendine 的 The Female Brain (大陆中译本名为《女人为什么来自金星》)。作者指出,在这本书中的许多关键论述,有些根本找不到科研证据、有些属于张冠李戴或是对尚不成熟的研究结果做跳跃性的推理。一个重要的例子是所谓“胚胎发育期睾丸激素杀死了男性胚胎大脑中的‘交流中心’”造成男人不善交流,即有“男性大脑”、“女性大脑”之分的说法。Cordelia Fine 指出其背后的证据要么就没有、要么非常薄弱,不仅论据站不住脚、其推理也是想当然。
她批评的另一类作者是不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其中最出名的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 Simon Baron-Cohen。他的学生曾做过一项实验受到极大关注,这一实验对比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对照片的关注时间长短,发现男婴关注手机照片时间较长,而女婴关注女性脸部照片时间较长。这一结果似乎可以说明“男女有别”:男婴喜欢“物件”、女婴喜欢“人物”的倾向在婴儿期就开始了,从而否定“环境影响”的说法。Simon Baron-Cohen 一向也是支持大脑是“男女有别”的,虽然他认为不一定男性就有“男性大脑”,有时会错位。本书作者则指出,这项实验的设计有极大漏洞,未能去除实验者带来的偏差,结果无法在修改设计之后重复。而且即使结果正确,也不能跳到大脑有性别之分这样的结论。
除了这些批评论证之外,阅读此书的另一大收获,是让我意识到“男女有别”的观点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即使是最倡导男女平等的父母,也会在无意识中向孩子灌输男女的社会上的传统位置、应该有的不同性格等等――这一过程从父母知道胎儿性别的那一天就开始了。“男女有别”是不是基因决定的,证据相当稀少,但社会环境对“男女有别”的期待,却是无处不在的。
[…] 《性别的误识》(Delusions of Gender)由像标图书(Icon Books)出版,作者是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科迪丽娅•法恩(Cordelia Fine)。书中作者强烈批评了大众媒体中流行的“男女有别是天生的”观点,她指出,许多畅销书作者信口开河的所谓基因决定“大脑性别”的说法没有站得住脚的证据。她还批评一些科研工作者,包括著名的剑桥大学心理学家西蒙•巴隆-科恩在设计实验时不够严谨,另一些科学家则过度诠释实验结果,比如目前热门的功能性磁共振扫描。阅读本书的乐趣,不仅在于看她如何一一击破假像和误识,而且文字生动诙谐,毫无晦涩艰深。我的一大收获则是了解到“男女有别”的观念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而这一过程从父母知道胎儿性别那一天就开始了。 […]
[…] 经常阅读英语出版物,就会发现有许多身处科研前沿的专业人士,愿意花时间、也有能力为普通读者写书。这些作者对本专业发展了解深入、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还可以写得深入潜出、通俗易懂。当然出版商也是看准了这些定位于科普与专业图书之间的作品有一定的市场,虽然难以成为畅销书,却不至于无人问津。 在近两年来我看过的这类作品中,特别值得推荐的就有科迪莉亚•法恩(Cordelia Fine)的《性别的误识》(The Delusions of Gender),致力击破流行文化中对“男女有别是天生的”这一误识;隆娜•法兰克(Lone Frank)的《我的美丽基因组》(My Beautiful Genome),讲述基因技术对疾病预测、家族历史和社会关系的冲击;以及理查德•兰厄姆(Richard Wrangham)的《生火》(Catching Fire),论证烹饪在人类进化中的关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