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英国出版动态(25):仪式、社会与宗教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仪式、社会与宗教

本周英国举行了连续四天的女王钻禧(Diamond Jubilee)庆典,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四天里活动繁多,从泰晤士河上的“千舟竞渡”、白金汉宫前的音乐会,到圣保罗大教堂内的感恩祷告,最终以白金汉宫阳台上皇室成员向“子民”们致意结束。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发现即使是在英国这样一个自由散漫的社会,“公共仪式”依然具有高度的社会凝聚作用。在这几天时间里,许多英国民众沉醉在欢庆愉悦的氛围中,暂时忘却了皇室为何拥有“与生俱来”的权力。当然,对“公共仪式”分寸的掌握是极为重要的,在庄重与轻松、肃穆与随意、颂扬与调侃之间的平衡,英国人拿捏得如火纯青。

在西方社会,这些“公共仪式”的根子往往在宗教上,近几十年来社会世俗化潮流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理各种来源于宗教、已深植于文化中的价值观与公共仪式。英国哲学家艾伦•德波顿(Alain de Botton)今年出版的新书《无神论者的宗教》(Religion for Atheists)就在试图为这一难题提供解决方案,首先他宣称自己是在坚定的无神论者家庭中长大,但是他认为其实对于许多被认为是来自宗教道义的东西,如社区、善意、关怀,甚至教育和艺术等,无神论者无妨大胆“拿来”,而不必纠结这些行为背后的宗教渊源。他甚至建议在伦敦市中心修建一座“无神论者的殿堂”,成为无神论者沉思默想的地方,这当然是企图把公共仪式从宗教那里夺过来了。

宗教与世俗一直是富有争议的话题,德波顿的新书一出,自然引发了一番辩论。他的观点其实很容易两头不讨好,宗教界人士嫌他走得不够远,坚定的无神论者如《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道金(Richard Dawkins)则称“无神论者无需任何殿堂”,但是他还是有不少支持者的,许多人认同他所提出的世俗社会可以借用那些宗教倡导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在政治立场上,德波顿属于西方定义中的自由派。今年另一位英国哲学家罗杰•斯克拉顿(Roger Scruton)也出了一本有关宗教与世俗的书,书名是《上帝的面庞》(The Face of God)。作为一名属于保守主义阵营的学者,他采用了与德波顿对立的角度看同一问题。德波顿首先确定世上没有上帝,然后谈宗教中可以借用的东西,斯克拉顿则声称世俗化与后现代主义破环了上帝与人和自然的关系――他称之为“上帝的面庞”,也就是说要保留宗教带来的种种优秀的理念和行为准则,必须首先修补人与上帝的关系。

《上帝的面庞》的文本是以斯克拉顿2010年在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所做的六次宗教主题的演讲为基础,他的一些基本观点颇有问题,比如他认为不能因为找不到上帝存在的证据就说明上帝不存在等等,但是他在书中所阐述的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思考,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