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英国议会

英国出版动态(82):英国议会的精彩速写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英国议会的精彩速写

2014-01-07.Guardian本周二英国《卫报》的头版照片是该报一位记者的肖像:西蒙•霍加特(Simon Hoggart)上周因病去世,终年67岁,其它媒体也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霍加特是一位资深记者,分别在《卫报》和《观察家报》任过职,担任过驻北爱尔兰和驻华盛顿记者,但是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20多年来所写的“议会速写”(parliament sketch)

“议会速写”是每份英国大报都有的一个栏目,由专门的“议会速写员”(parliament sketch writer)每天撰写,在短短几百字内,概括当天在议会内发生的事件。“速写员”是个奇特的职位,和跑议会新闻的记者不同,他们不负责挖新闻,而是描述在议会辩论大厅中、委员会质询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发生的故事,当然还包括著名的“首相答问时间”(Prime Minister’s Questions,简称PMQ),不需要全面平衡,但要栩栩如生、画龙点睛。当一个好的“速写员”,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幽默的文笔,这些都是霍加特的特长。

(更多…)

Simon Hoggart 去世

2014-01-06.SimonHoggart《卫报》记者Simon Hoggart上星期天去世了,终年67岁,非常令人惋惜。他在《卫报》和《观察家报》担任过多种职位,但最著名的,还是他“议会速写员”(Parliamentary Sketch Writer )的职位。“议会速写员”是份奇特的工作,在议会开会期间,每天要写一篇简短的议会“报道”:并非真正的议会新闻报道,而是描述议员的发言、辩论、委员会质询、当然还包括首相答问时间(PMQ)。写“议会速写”,必须笔调犀利、诙谐幽默,能用寥寥数语概括场景、人物、神态,当然还有议题。

我每次读《卫报》,都会读一下他的“议会速写”,常常感叹此人想像力丰富、比喻神妙,讽刺起人来极为优雅,我在写 Play With Words 这个博客时,多次引用他的文字。但读者其实能感觉到他文字下面对议会政治的深入了解和深厚感情。我记得有一年他写议会闭幕那一天,必须将本届议会通过的法案标题一一宣读,由两名议长助手执行,一名负责宣读标题,读完一个标题之后,另一名马上接口说:“女王御准!”。这时他接着写道,看到这滑稽的场景,他忽然有所感动,因为这一仪式实际上是在说“议会制定法案,不管女王准不准。”

我和他还算有一面之缘。上次参观议会,去《卫报》驻议会报道组的办公室坐了一会儿,见到了大名鼎鼎的Simon Hoggart。后来他来到爱丁堡图书节宣传他的新书,我去听了他的演讲。还记得他开场第一句话是“请不要关掉你的手机,我可不想你因为听我的讲座而误了重要来电。”(One thing about your mobile. Please switch it off. I don’t want you to miss that important call.)引起一阵笑声。他的演讲和他的文字同样风趣,那时我才知道原来他还当了10年的BBC Radio 4 的 News Quiz 主持人。

他一直工作到去年12月份,以他的干劲,至少还能工作10年,真是英年早逝了。

英国影视剧中的撒切尔夫人

这篇文章,其实写于去年,但一直未发表出来。我在写“英国大选观察之三”时,想起了电视剧 Long Walk to Finchley 中撒切尔夫人成为议员的艰难道路。现在唐宁街10号中在13年后又出现了一位保守党首相,不妨重温一下对英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前保守党首相。

撒切尔夫人的影响仍在

撒切尔夫人虽然已经离任近20年,在她对英国政治生活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如果今天你与英国人谈起她,会发现意见分歧依然十分清晰,反对她的人会把她与经济萧条、对工会的扼杀、公共事业特别是英国铁路的私有化、贪婪的资本主义、弱势群体福利的丧失、人头税联系在一起;支持她的人会说她把英国从穷途末路的高福利低产出中挽救了回来、确立了伦敦金融中心地位、与欧盟讨价还价毫不让步、打击工会势力提高了英国的竞争力。

她个人的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小店主的女儿,在性别歧视公开化的五十年代,闯入英国政治,在七十年代成为保守党的第一位女领导人,接着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打赢了马岛战争,在两度连任后却在党内被自己人扳倒,其中的戏剧性发展成为影视改编的绝好题材。

撒切尔夫人多次出现在英国影视剧中,近几年比较出名的有写马岛海战的 The Falkland Play,有话剧、广播剧和电视剧多个版本;她还出现在 Alan Clark’ Diaries,Jeffrey Archer: The Truth 这些以前内阁成员为主角的电视剧中。但撒切尔夫人银屏形象中最出名却是ITV1984年播出的木偶剧 Spitting Image,其中的公共人物都是经过夸张了的,但却反映了公众对角色的看法――有时确实是偏见,但偏见往往比现实更深入人心。在 Spitting Image 中,撒切尔夫人把她的内阁成员称为“植物人”(vegetables),反映了她的专断,也说明为什么她在保守党阵营有那么多的敌人。

今年是撒切尔时代――从她1979年竞选获胜担任首相算起――30周年。最近BBC制作的两部电视电影,选择了撒切尔夫人政治生涯的崛起和没落两个不同阶段,放在一起看,可以相互印证,提供了历史视点。

2009-03-24. Margaret Thatcher, by Andrea Riseborough

Margaret Thatcher: The Long Walk to Finchley 2008年在BBC Four 播出,这个长长的片名中的关键词是 Finchley,伦敦北部的一个选区,撒切尔夫人议会政治生涯的起点。但走向这个起点的生涯是艰苦漫长的。这部片子讲述的,就是她(当时还是未婚的玛格丽特•罗伯斯)从1949年成为保守党议员候选人之后,通过10年的奋斗终于在1959年成为 Finchley 选区议员的故事。当时女性从政,不仅政治圈子的人们不把她们当回事,而且选民也认为她们“抛开妻子母亲的责任”、甚至认为女性不会思考,不宜从政,障碍重重。

(更多…)

英国大选中的胜与败

笑得最甜的 Bridget Phillipson

2010-05-09. Bridget Phillipson

她是今年大选中第一个选出的议员,也是本届议会中最年轻的议员,今年26岁。

英格兰东北的Sunderland South 十多年来一直是点票速度冠军,今年选区边界有所改动,成为 Houghton and Sunderland South,但仍然卫冕成功,以约55分钟左右时间完成点票。Bridget Phillipson 成了第一个上台致谢的议员,是“大选之夜”节目的一个亮点。

她自己的网站介绍,她在华盛顿(那里的居民会告诉你“我们才是原装的华盛顿”)的政府公屋区长大,在牛津大学修读现代历史。根据这篇报道,她在她母亲主持的一家慈善机构工作。

输得最尴尬的 Nigel Farage

2010-05-09. Nigel Farage

英国独立党(Ukip)领袖 Nigel Farage 是一个举止张扬、锋芒毕露的政客。Ukip 最近几年在英国受到欢迎,与他擅长高调炒作有关。去年他辞去Ukip主席位置,专攻大选。他选择的选区是下议院议长 John Bercow 的 Buckingham。传统上,其它主流党派是不会派候选人去争夺议长的议席,但是 Ukip 哪管这一套,就是要去扳倒 John Bercow,能不能成功不要紧,反正宣传的作用到了。

在投票日当天,租了一架轻型飞机,准备在Buckingham选区上空盘旋,在天空中拉出一条横幅,为自己宣传。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肯定能上电视,当然主流政党绝不会这么做,因为会被人指责不守规矩。结果飞机刚刚起飞,宣传横幅就和尾翼缠在了一起,飞机坠落田野,和驾驶员双双受伤,幸好无生命危险。

Buckingham 选区的点票结果:John Bercow 获得 47.3% 选票当选, Nigel Farage 获得 17.4%选票,所得选票还不如独立候选人 John Stevens,名列第3。

最值得欣喜的成功 Caroline Lucas

2010-05-09. Caroline Lucas

英国的绿党(Green Party)是个小党派,在简单多数制下十分不利,虽然能在全国范围内获得 1% 左右的选票,但却从来没能夺得议席。绿党领袖Caroline Lucas 今年在英格兰南部海滨城市选区 Brighton Pavilion 参选,这里有许多学生和环保意识较强的中产阶级,绿党在这里投入大量资源竞选,最后以1千多票的微弱优势战胜工党候选人,赢得绿党历史上第一个下议院议席。

Caroline Lucas 形象很好,口才和文笔都出色,在当选议员后,肯定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英国议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来伸张环保政策。

最值得惋惜的失败 Evan Harris

2010-05-09. Evan Harris

自由民主党候选人 Evan Harris 在今年大选中他在 Oxford West and Abingdon 选区中,仅以 176 票之差 (0.3 个百分点),败给保守党候选人。

Evan Harris 原来是自由民主党的科学事务发言人,曾在议会中积极参与与科技发展有关的立法和政策,其中包括干细胞研究、堕胎早限、动物实验、气候变迁、学术诽谤罪改革等等,是难得的一个“为科学发声”的议员,也因此树敌不少。这次他的选区边界改变,许多属于牛津大学的地区被划了出去,一些中产阶级集中的地区被划了进来,这也是他失利的一个原因。

在失去议席之后,Evan Harris 这几天的媒体曝光率反而大增,频频出镜讨论自由民主党的联盟策略。一部份他的支持者建议他应该成为自由民主党的“议政男爵”,但是他已经在 Twitter 上表示对加入上议院不感兴趣,而是准备下次大选赢回下议院议席。

对于 Caroline Lucas 和 Evan Harris 来说,下次大选的确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象许多人预计的那样,保守党的少数派政府或是工党-自由民主党联盟都维持不了多久的话,离下次大选也许只有1年时间,到时候 Evan Harris 很有可能赢回议席,但是 Caroline Lucas 要在竞选上维持冲劲,保住自己的议席,也许就不那么容易了。

大选站队:《卫报》支持自由民主党 《泰晤士报》支持保守党

2010-05-01. The Guardian

星期六出版的《卫报》上,有一份重要社论:General election 2010: The liberal moment has come。在这篇社论中,《卫报》声明在本次大选中,将支持自由民主党,支持选举体制改革――引入比例代表制。同时提出在目前的简单多数制下,《卫报》读者应考虑“战术性投票”(tactical voting,即在工党可能获胜的选区投工党,在自由民主党可能获胜的选区投自由民主党,先不管自己的真正投票意向),目的是避免保守党从中获利,最终的目标是自由派(liberal)阵营--自由民主党和工党--联合执政,在任上推动选举制度的改革。

《卫报》作为一份长期支持工党的报纸,高调“转向”,是对工党和布朗的又一打击。《卫报》网站评论栏目 Cif (Comment is Free)主编 Matt Seaton 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叙述了上星期五《卫报》内部开会讨论这一议题的过程。

当然《卫报》其实早就认为布朗应该下台,去年六月部份工党议员试图迫使布朗下台,《卫报》就曾公开发表社论,要求工党议员们做出决断,更换领导人。

2010-05-01. The Times

相比之下,《泰晤士报》的社论 Vote of Confidence 明确表示支持保守党,就不会让人感到有多少意外。《泰晤士报》过去一直被称为是“为建制服务的报纸”(newspaper for the establishment),1992年开始,被工党改革派的中间立场吸引,成为布莱尔与布朗牵头的“新工党”(New Labour)的支持者。但在今年大选中,既然同属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的《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早已公开支持保守党,《泰晤士报》转向就很正常。

(更多…)

英国大选观察:选票不等于议席

经济观察网 今年英国大选的一个焦点,是三党领导人的三次电视辩论。第一次电视辩论的最大结果,是原来属于“陪太子读书”的自由民主党,由于其领导人克莱格(Nick Clegg)的精彩表现,一下子大受欢迎,成了大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自由民主党的扬眉吐气,反应在民意调查的结果上。在电视辩论之前,每次民意调查自由民主党都是名列第三,而且一般落后工党和保守党10点左右。一场电视辩论,自由民主党的支持率急升,完全颠覆了原有的民意调查结果常态。几天之后,各种民意调查结果都显示保守党第一、自由民主党第二、工党被挤到第三,但是支持率十分接近,都在30%左右。

但是,自由民主党在民意调查上获得的点数,却与他们在大选中可能获得的议席不成比例。英国有网站提供一种转换器,输入民意调查结果,即可根据以往经验,得出可能的议席数字。以4月19日的《卫报》/ICM调查为例,在支持率上保守党33%,自由民主党30%,工党29%。根据这一数字估算的议席,却是工党275席,保守党245席,自由民主党99席。也就是说,在民意调查上排列第3的工党,却能在大选中获得最多的议席。

出现这种奇怪结果的原因,是英国大选的投票方式,以及英国政治势力的地域分布。

(更多…)

英国大选 谁是赢家?

昨晚的第一次英国大选电视辩论,有近1千万观众,相当于一个收视不错,但还不是最热门的电视娱乐节目的收视率,其实这个数字还稍低于预期(1200万)。大部份人看的,是今天报纸的头条。媒体上一致的结论,是自由民主党的克莱格是第一次电视辩论的赢家,《卫报》和《泰晤士报》都采用了克莱格“圈外人”(outsider)的角度,在大选中,称自己的“圈外人”往往能吸引选民,特别是当选民们对“圈内人”缺乏好感和信心的时刻。显然克莱格借用这次机会,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形象,问题是这一胜利能否转化成议席。

2010-04-16.UK The Times2010-04-16.UK The Guardian

这篇写在一星期之前:

英国大选 谁是赢家?

本周二上午10点,英国首相布朗前往白金汉宫觐见女王,在获得女王“御准”之后,宣布解散议会,并在5月6日举行英国议会下议院议员选举,英国大选的发令枪打响了。

5月6日举行大选,早已是各界预料中的决定。布朗在尚未启程之际,如果他还有时间看一下当天报纸,会发现《泰晤士报》头版已经打上“竞选开始了”(Let the race begin)的大字标题。

然而对于本次大选的结果,却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个准数。星期二当天宣布的三个不同的民意调查结果,分别显示保守党领先工党4-10个百分点,以此推算,保守党将会在议席数量上胜出,但是胜幅有限,能不能超过总席位(650席)的一半,从而自动获得组建政府的资格,就很难说了。

(更多…)

英国大选观察:选的是首相吗?

经济观察网 英国大选的竞选活动已经正式开始,离投票日(5月6日)还有约3周时间。竞选期间,是观察英国议会民主制度的一个良好机会,在这个英国大选观察系列中,我会根据本次大选的实际进展,讨论议会制下权力分配、议员的产生、投票制度、以及竞选中的媒体等话题。许多欧美国家都拥有较为成熟的民主制度,但如果仔细观察其运作,就会发现在政府的产生与权力的制衡上,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以适应本国的历史传统。

在2008美国大选期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美国人在投票选他们未来的总统。今年的英国大选,你也会经常看到英国人在投票“选未来首相”这样的说法。看上去似乎是工党领袖布朗(Gordon Brown)与保守党领袖卡梅伦(David Cameron),也许还可以加上自由民主党领袖克莱格(Nick Clegg)这三人之间的争夺。但实际上,除了在这三位领袖自己的选区,他们的名字不会出现在选票上。英国大选,选民投票选出的,是代表自己选区的议员,而不是首相。

英国的议会制度,是把全国分成650个选区,任何政党都可以在每个选区推出一名候选人参加竞选,获胜者即成为代表这一选区的议员。获得议员席位数量超过半数的政党,即可以向女王“请求”授权组成政府,这一政党的领袖即成为政府首脑,也就是首相。

因为首相不是选民直接选出,造成不需要大选就可以更换首相。执政党可以通过内部商议或投票,选出新的领袖,达到更换首相的目的。现任首相布朗,在2005年大选时还是财政大臣,2007年当时的首相布莱尔“退休”,把首相位置“让”给了布朗

(更多…)

英国大选发令枪响

2010-04-06. The Times front page

今天上午10点英国首相布朗从唐宁街10号驱车前往白金汉宫(不过5分钟车程,如果有警车开道的话),按照君主立宪制的程序,请求女王“御准”解散议会,并在5月6日举行下议院议员选举,即所谓的大选(general election)。

当然这一消息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按照英国议会制度,下议院每届最多可以持续5年,上届下议院选举在2002年5月5日举行,所以今年的5月6日是最后期限(大选必须在星期四举行)。

今年的大选,是18年以来争夺最激烈的选举,结果可能出现 1) 一党胜出,席位优势明显;2) 一党胜出,席位优势微弱;3) 没有一党能够取得过半数席位这3种结果,而如果出现结果3),则需要党派之间组成联合政府,那么谁与谁联合还有几种可能。今天公布的民意调查中,保守党领先工党的百分点分别是4到10点左右,虽然普遍估计保守党将获得最多席位,但是优势会有多少难以预测。

2010-04-06. The Guardian

今年第一次举行的党派领袖电视辩论,又会给选举结果带来新的变数。长期位居“第三党”的自由民主党在电视辩论上与两大党平起平坐,已经因此获益,无疑他们将会是本次大选的最大赢家。

华人议员候选人胜率如何?

到目前为止,已有7名华人确认参加今年的英国议会大选,其中自由民主党3人,保守党2人、北爱联盟党1人、独立候选人1人。这些候选人中,风头最劲的也许是保守党候选人前警官李泽文,但是最有政治经验的是北爱联盟党的卢曼华,已经做了3年的北爱议会议员,今年还第一次出现了大陆出生的候选人(保守党候选人吴克刚)。在英国中文媒体上,已出现一阵“华人参政”的热潮,部份应归功于“华人参政计划”(BC Project)的宣传推动,BBC中文网在将在4月7日举办“英国大选与华人参政”的网上直播讨论会。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这些候选人的当选机会极为渺茫。

英国议会选区采用简单多数制(first past the post),在每个选区中,每个政党只能推选一名候选人,在选举中得票最多的获胜,成为代表这个选区的议员(MP)。2010年大选,全英一共650个选区。

从以下的数字可以看出,上一次大选(2005年)中,这些华人候选人所代表的政党,其得票百分比,都排在各自选区的第3位,或更后(卢曼华所在选区是第5位)。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成功的,一般都有非常特别的情况,所以成世雄机会也不大。

所有7个选区,除了卢曼华所在的选区外,都是其它政党的所谓“稳保席位”(safe seat):排名第一的候选人在票数上领先很多,几乎肯定当选。如果这几个政党真的想把华人推上下议院,会把他们安排到自己的“稳保席位”选区,或者至少是票数接近、有得一拼的“游离席位”(marginal seat)。

今年大选之后,英国下议院会出现首位华人议员吗?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那么这7个华人候选人,算不算“陪太子读书”?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没必要负面地看这一问题。大选是一个极好的宣传舞台,没有获胜希望也就意味着没有压力,作为华人候选人,需要证明自己的政治价值与能力――哪怕在没有获胜机会的情况下,也可以赢得选票。撒切尔夫人、布莱尔从政之初,都是从没有获胜希望的选区做起的。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