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完成了他作为美国总统的第一次外交旅行。此行的最大成功,是为今后美国的对外关系定下了一个乐观的基调。
奥巴马在欧洲的受欢迎程度,可以与摇滚明星相比。他在伦敦的每一场记者招待会,每一次公开行动,都受到空前的关注,媒体不仅关心美国在G20峰会上的作为,也十分在意他的姿势语气,包括总统夫妇与英国女王的会面的场景。
与此同时,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的锋芒,也几乎盖过了奥巴马本人。她在伦敦北区一家女子中学出现时,其端庄优雅的风度和亲切坦率的态度,不仅让在座的学生们兴奋不已,同时也让记者们倾倒。她在简短的讲话中传达出的激励学生勤奋向上的信息,听来十分清新至诚,让英国舆论大为赞赏。
在G20峰会上,奥巴马不仅在调停各国分歧上初显风范,达成与德法之间的妥协,还参与斡旋中法之间在公布避税港“黑名单”的分歧。在会议期间,他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之间的双边会谈,相互产生良好印象,帮助了双边关系的改善。
在欧洲大陆,奥巴马同样受到明星般的欢迎。为赢得民意,他在欧洲议会所在地斯特拉斯堡选择了一座体育馆向德法两国的年轻人发布演讲和回答提问,让人想起去年竞选时期奥巴马的风采。
他把土耳其作为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体现了战略上的远见,比对是否接纳土耳其犹疑不决的欧盟更具胆识,受到了欧洲舆论的好评。他在土耳其议会做出“美国没有、也不会与伊斯兰为敌”的表示,引起了议员们的一片掌声。
但是奥巴马的魅力外交,并不能让他所向无敌。这次的欧洲之行,他既有未能达成的目标,也有日后难以兑现的承诺。
奥巴马最希望能从G20伦敦峰会得到的成果,是G20各国同步开始一轮新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一提议在峰会前就遭到了德法两国的明确反对。4月1日,奥巴马和布朗刚刚宣布欧美分歧是被媒体夸大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奇就马上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有“不可谈判”的“红线”,大唱对台戏。最终在G20伦敦峰会上,奥巴马不仅没有得到他最想要的东西,而且还要在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覆盖面上,向德法让步。可以想像,在今后制订具体措施的漫长过程中,奥巴马必将面临美国国内坚持经济自由意志主义(libertarianism)势力的指责和挑战。
奥巴马欧洲之行的另一个目标,是说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大幅度向阿富汗增兵。结果却遭到德法两国的拒绝。德国的理由是出于历史原因难以说服本国人民对向海外增兵。而法国也不想冒犯本国舆论,萨科奇还认为自己宣布法国重新加入Nato已经是极大的亲善表示。最后还是英国临时决定额外向阿富汗增兵1000人,让Nato增兵幅度达到5000人,虽然还是远远低于美国希望的水平,但至少可以在美国国内有个交代。
奥巴马在欧洲之行中,宣布将致力于建设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让欧洲反核人士感到十分鼓舞。但他的这一承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大部份人则持有怀疑态度。在俄罗斯的潜在威胁,中东和南亚国家开始拥有核武器,北朝鲜的火箭发射试验等种种现实面前,奥巴马这种近乎理想主义的论调肯定会在美国国内遭到质疑。
奥巴马把土耳其作为欧洲之行的终点,体现了他对欧洲地理政治的明智解读。然而他在竞选期间的一项承诺却让他自己处于尴尬境地。在和土耳其总统居尔共同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奥巴马被问道他是否依然坚持在20世纪初土耳其对境内的亚美尼亚人进行了“种族灭绝”,他做了含糊其辞的回答,表示愿意协助土耳其和亚美尼亚双方协商解决历史纠纷。为亚美尼亚人伸张正义,是奥巴马在他竞选期间的承诺之一,但在现实战略利益面前,他只能放弃竞选时的豪言壮语。
奥巴马的欧洲之行,虽然缺少实质成果,但在制造一种对未来乐观的气氛上,是十分成功的。在美国国内,那些把选票投给奥巴马的人,迫切希望他能带领美国重新成为世界领袖。经过布什时代8年的孤立,许多美国人希望全世界重新爱上美国。奥巴马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他有资本宣称美国历史在他的手中已经翻到了新的一页,在他充满信心和魅力的表述面前,世界各国的人们也愿意相信这一点。这对美国今后的实际外交行动将会十分有用。
[…] 原文链接:http://taohuawu.net/2009/04/10/obamas-diplomacy/ 2009年4月15日16:40 标签: G20, Nato, 中国, 亚美尼亚, 伦敦, 俄罗斯, 土耳其, 外交, 奥巴马, 布朗, 美国, 避税港 订阅评论 发表评论 | Track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