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5月 14th, 2009:

议员津贴丑闻

BBC 新闻主持 Carrie Gracie 和工党的 Lord Foulkes 在电视采访中的交锋,显示出这场“议员津贴丑闻”的新闻已经到了闹剧化的阶段。独家刊登议员津贴详细资料的《每日电讯报》当然清楚,数字是枯燥的,只有把议员津贴上升到道德高度才能引起读者的震惊和愤怒。这一星期以来,《每日电讯报》采用“挤牙膏”式的一点一滴透露的方式,让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被它牵着鼻子走。而几乎所有媒体在报道时,也有意无意地采取“道德化”的立场,这就是为什么BBC的 Carrie Gracie 在采访中会说“议员们一方面要求民众勒紧裤腰带,一方面又挥霍纳税人金钱铺张享受”这样的话,指责议员们的贪得无厌。但是至少她意识到,如果BBC要从这样一个道德角度批判议员的话,那么如果拒绝公开自己的工资资料(同样也是纳税人的钱),不免显得虚伪。如此争执下去,早晚变成一场比谁挣得少,谁挣得少谁有理的闹剧。

《每日电讯报》坚持认为自己做法正确,是符合公众利益(public interest)的新闻调查。但是《每日电讯报》采取的做法,是自政府内阁成员开始,逐日刊登,把所有议员放在一个篮子里,每日举出一些吸引眼球的例子,印发公众的强烈反应,其结果是所有议员都被看成了贪婪的骗子,且不说有许多议员在津贴问题很干净,即使是被《每日电讯报》放在头版头条的“丑闻”,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比如第一天的“布朗付给他弟弟6000镑打扫费”的头条,就马上被指正手续正常并无疑点,布朗的弟媳在《卫报》上撰文说即使当他们把所有数字证据摆在《每日电讯报》面前时,对方还是视而不见。

这种先把耸人听闻的新闻捅出去,然后再慢慢补充或是更正不迟的做法,也许更符合我们这个博客时代的风格。但是如果要真正揪出钻规则的空子借以假公济私的议员的话,《每日电讯报》完全可以深入调查个案,求证核实之后再重拳出击。现在的做法却是“一竿打倒一船人”,Carrie Gracie 不得不在电视上说出自己的工资(£92,000比普通议员的£64,766还高)可能觉得挺委屈,但有不少干净的议员同样觉得自己无辜被泼了脏水。

英国下议院一向有一种“私人俱乐部”的文化,议会独立的精神,在自我管理上,却变成了“独立王国”。议会多年来一直有机会改革,但却顽固地抗拒管理透明化。现在弄得如此狼狈,议员本身要负最大的责任,然而这一星期来的丑闻,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下,却造成了“下议院内无好人”的印象,由此动摇了民众对议会民主制度的信任,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了。

(更多…)

爱丁堡照片:2009年5月

今年的5月,难得苏格兰的天气比英格兰还好。贴上几张照片,摄于5月1日。樱花季节已经过去,爱丁堡城堡前的王子花园新铺了草坪。

2009-05-01edinburgh04926

2009-05-01edinburgh021024

2009-05-01edinburgh031024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