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英国出版动态(87):战火中的古迹卫士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战火中的古迹卫士

书名:《古迹卫士》(The Monuments Men) 作者:罗伯特•埃德塞尔(Robert M. Edsel) 出版社:Arrow 再版时间:2014年2月

书名:《古迹卫士》(The Monuments Men)
作者:罗伯特•埃德塞尔(Robert M. Edsel)
出版社:Arrow
再版时间:2014年2月

由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y)、马特•戴蒙(Matt Damon)等明星主演的电影《古迹卫士》(The Monuments Men)最近在英美等地公映。对电影的反应褒贬不一,背后的真实故事却相当惊心动魄,这部电影改编自的同名图书非常值得一读,这本书已经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了中文版《古迹卫士》。作者罗伯特•埃德塞尔(Robert M. Edsel)对这段历史颇有研究,搜集素材十分认真,因为其中故事太多,不得不将“古迹卫士”们在意大利的工作全部抽起,放入另一本新书《拯救意大利》(Saving Italy)中。

二战后期,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第一站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当时盟军指挥部中就有保护当地文物古迹免受炮火毁灭的意愿,但是因为害怕德国间谍打探到盟军的登陆地点,当时负责古迹保护的军官被告知在登陆前不得做任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工作。到了1944年盟军准备在诺曼底登陆前,才有了一支像样的“部队”,他们列出了一串长长的名单,指出这些诺曼底半岛上的“古迹”必须得到保护,不得被征用来做军事用途,其中的物品也不得拿走。虽然不太请愿,盟军指挥部还是接受了这份名单,很快这支部队就有了“古迹卫士”的称号。

这支部队中大部分人都有博物馆收藏、艺术历史方面的专长,虽然叫“古迹卫士”,他们的任务还包括保护艺术品,包括博物馆、教堂和私人收藏的油画、素描、雕塑等等,他们很快发现,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希特勒及其手下在其它国家进行的大规模、有系统的艺术品掠夺。这种大肆掠夺一直到盟军已经登陆、德军败退时依然在进行。1944年9月,当“古迹卫士”中的英国人罗纳德•鲍尔弗(Ronald Balfour)赶到比利时城市布鲁日时,当地圣母教堂中珍藏的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像刚刚被撤离的德军抢走,不知去向。

虽然任务艰巨,担负着“拯救人类文明瑰宝”的重任,但“古迹卫士”人数最多时也不多三百多人。他们虽然不属于作战部队,但是为了尽快赶到保护地点,往往要接近前线,依然有生命危险。1945年3月,鲍尔弗来到德国城市特里尔参加发掘工作时,被一颗炮弹击中身亡。两个多月后,他一直在追寻的布鲁日圣母像终于在奥地利的奥尔陶斯(Altaussee)的一座地下盐矿的坑道中,被他的战友们找到。这座盐矿是希特勒收藏掠夺来的艺术品的地方,在二战后期,大批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被转移到这里,纳粹当局还在坑道内放了几个巨型炸弹,准备一旦战败,就炸毁所有的艺术品。幸亏盐矿的总经理和他的助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冒着生命危险把炸弹转移到了坑道外。

被救出的艺术品中,有许多是从犹太人家中抢来的。“古迹卫士”中的哈利•埃特林格(Harry Ettlinger)是在德国出生长大的犹太人,1938年9月,他在家乡卡尔斯鲁厄(Karlsruhe)的犹太教堂内做完成人礼之后,即随家人逃到了美国,两个月后,这座华丽的犹太教堂就被纳粹份子放火烧毁了。美国参战之后,列兵埃特林格随军回到欧洲,成了“古迹卫士”中的翻译,在许多地方参与了艺术品整理和搬运工作。在德国城市巴登—巴登,他还找到了祖父在战前藏匿起来的一批藏书票和艺术印刷品,其中一件是17世纪荷兰画家伦布朗的自画像的印刷复制品,而这幅珍贵的自画像本身,也是埃特林格和他的战友在德国的另一处盐矿中找到的。

“古迹卫士”的工作,一直延续到战后的好几年。但是归还二战中被掠夺的艺术品的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就在去年11月份,德国警方还在慕尼黑的一家住宅中发现1千5百多件艺术品,都是纳粹德国在1930-40年间从犹太人家庭中抢走的。这不禁再一次让人想到盟军在二战后期成立这一支部队是一个多么富有远见的决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