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Allen Lane

旧文重拾:2016图书回顾

本文是2016年底为《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写的文章,刊登之后,一直未发在自己网站上。最近因为看到其中的一本《东西街》简体中文版出版了,想起这篇,重新找了出来。——2020年7月1日

2016年底,大家都在表达新年愿望时,在社交媒体上许多人纷纷写道:“让2016年赶快离开吧“。其实总的来说,这一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全球大部分地区依然和平,但在不少人看来却是一个危机四起的一年,一些从没未想到会发生的事件——可以说是“灾难”,这取决于你所持的立场——真的降临了,看着地平线上的未来,充满了不可知的变数。所以在回顾这一年的图书时,我的选择也不免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

(更多…)

漫步在共产主义建筑之间

2014年英联邦运动会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举行,在运动会开幕前的几个月,组委会宣布,开幕式的节目之一将是现场直播格拉斯哥东北郊“红路”(Red Road)地区五栋高层住宅楼定向爆破拆除工程。这五栋大楼是1969年由格拉斯哥政府投资兴建的高层住宅,最高的有31层,后来疏于管理维护,各种破坏犯罪活动猖獗,虽然管理当局试图翻新改造,但始终无法清除其中的石棉材料,到2014年已无人居住。英联邦运动会组委会把这个“节目”加到开幕式,是为了向世人展示格拉斯哥“告别过去,迎接未来”的信念。

Red Road flats, Glasgow

Red Road flats, Glasgow

这一计划刚一宣布,就召来许多批评。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是五栋高层建筑轰然倒下的画面,并非是一种值得向世人展示的正面形象。另一种意见来自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居民。二战结束时,格拉斯哥市中心的一些地方,虽然大楼从外表看并不差,但内部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为安置这些城市贫民窟内的居民,政府才计划在城外新建居民区,而高层住宅楼在当时是一种时髦、进步的选择。“红路”居民区安置了近5千人,对他们来说,这里提供的生活条件与原来相比堪称豪华。虽然已经搬离,但看着这些曾给他们带来美好回忆的楼房被爆破拆除,不是一件值得欢呼雀跃的事情。

对这我是有共鸣的,在家乡我曾经住过预制板建成的居民楼。现在看来这些楼房质量很差,但是当时这些单元房提供的煤气炉自来水抽水马桶等等对我们一家人来说是生活质量的飞越。我住过的那栋楼房早就因为道路拓宽而被拆掉,几年前整个居民新村都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几栋三十几层的高层住宅楼。

这在英国的难以想象的事,六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在这里很不受欢迎,它们几乎都建于1960至1980年代,形状基本上如火柴盒一般、单调灰暗、或是粗野主义(Brutalism)混凝土外露的风格,往往和廉价住房、政府公屋划上等号,引申开去是那个时代政府统筹规划提供住房福利的代名词。有人还会继续引申,把这些建筑和同一时期苏联东欧前共产主义阵营大规模兴建的单调灰暗有“压迫感”的居民住宅联系在一起,许多人甚至将之称为“斯大林主义风格”建筑。

书名:《共产主义建筑景观》(Landscapes of Communism) 作者:欧文•哈瑟利(Owen Hatherley) 出版社:Allen Lane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书名:《共产主义建筑景观》(Landscapes of Communism)
作者:欧文•哈瑟利(Owen Hatherley)
出版社:Allen Lane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但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大规模高层建筑是否就是“泯灭人性”?在1990年代苏联东欧阵营崩溃之间,它们到底兴建了什么样的建筑?今年《共产主义建筑景观》(Landscapes of Communism)一书出版,激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本书作者是英国建筑与文化评论家欧文•哈瑟利(Owen Hatherley),他过去的作品如《英国新废墟指南》(A Guide to the New Ruins of Great Britain)大都是对英国的建筑历史和现状进行评论,但是这本新书覆盖的是整个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据他自己介绍,近几年来他大部份时间和他的波兰女友住在华沙,过去五年中,俩人经常到前苏联东欧城市游览,在都市森林中徜徉漫步,体验“共产主义时期”留下的建筑遗产,试图发现兴建这些建筑的动机以及它们对当地居民产生的影响。

(更多…)

英国新书(121):法国人是怎么思考的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法国人是怎么思考的

书名:《法国人是怎么思考的》(How the French Think) 作者:苏迪•哈扎里辛格(Sudhir Hazareesingh) 出版社:Allen Lane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书名:《法国人是怎么思考的》(How the French Think)
作者:苏迪•哈扎里辛格(Sudhir Hazareesingh)
出版社:Allen Lane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记得我第一次坐上伦敦的地铁,看着破旧的座椅,没有空调的车厢夏天要靠开窗通风,就觉得这是一个不愿意投资公共设施的国家;第一次到巴黎坐地铁,感觉这是一个虽然陈旧但方便而发达的系统,然后就目睹了一个男人在出口处狂奔翻闸跳票的情景,于是觉得这是一个愿意投资公共设施,又心安理得享受公共服务的国家。

当然我的观感是极为肤浅的,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同样身处欧洲,每个国家的人思考方式很不相同,造成价值观上的差异,最后体现在对一些事务,比如公共设施态度上的不同。

(更多…)

最近在看的书

最近在看的书

最近在看的书

Lingo
作者:Gaston Dorren
出版社:Profile Books
欧洲语言之旅。

Breakfast at Sotheby’s
作者:Philip Hook
出版社:企鹅出版集团
名画为什么值钱?这本书至少可以让你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艺术品的价格。

The Sixth Extinction
作者:Elizabeth Kolbert
出版社:Bloomsbury
地球历史上出现过五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人类活动是否正在导致第六次大灭绝?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75):被西方被遗忘的八年抗战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二战研究摆脱欧洲中心论

书名:《中日战争1937-1945》(China’s War with Japan, 1937-1945)
作者:拉纳•米特(Rana Mitter)
出版社:Allen Lane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中,最出名的大概是英国在1973-74年间播出的《世界大战》(The World at War)电视系列片,当时花了4年功夫制作拍摄,除了历史素材外,还采访了大量二战的亲历者,预算达90万英镑(折合现在的1100万英镑左右),全长26集,每集52分钟。最近这部纪录片的制作人杰瑞米•伊萨克斯(Jeremy Isaacs)在英国媒体上撰文回顾拍摄经过,在谈到有什么遗憾的时候,他说如果现在让他拍,他会花更多篇幅拍摄亚洲、特别是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当时这部纪录片中,中国的抗战仅在其中的一集有所交代。

确实在英语出版物中,过去对二战历史的研究确实欧洲中心论很强烈,仿佛在遥远的亚洲发生的战争,不过是二战历史上的一个注脚。近几年来这种现象已有所改观,在去年出版的英国历史学家安东尼•比弗(Antony Beevor)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The Second World War)一书中,二战的开始时间,不是欧洲人常用的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而是在这之前4个月发生在蒙古的诺门罕战役。前一阵子我在这里介绍过的何铭生(Peter Harmsen)的《上海1937》,详细讲述了1937年8-11月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作者还将其比作“扬子江上的斯大林格勒”。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61):争夺欧洲必先夺取德国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争夺欧洲必先夺取德国

书名:《争夺欧洲霸主:550年的历史》(Europe: The Struggle for Supremacy, 1453 to the Present)
作者:布伦丹•西姆斯(Brendan Simms)
出版社:Allen Lane (企鹅集团旗下分支)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近几十年来,德国一直是一个经济巨人、政治矮子,由于二战的历史原因,德国不愿意在欧洲扮演发号施令的角色,即使它已经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欧元经济的发动机。最终还是近两年来的欧元危机,才把德国推到欧洲领袖的位置上。

然而如果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就会发现在欧洲近代史上,德国曾多次成为欧洲霸主,在国家成亡、政治发展和宗教变革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不管是从地理上还说政治上看,德国都是欧洲的中心。

最近出版的一本名为《争夺欧洲霸主:550年的历史》(Europe: The Struggle for Supremacy, 1453 to the Present)的新书,就是以这一视点重新解读欧洲历史,试图用德国把欧洲历史串联起来。本书作者布伦丹•西姆斯(Brendan Simms)是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历史教授,对英国、德国、美国的外交关系历史都有所涉猎,他的研究在时间跨度上则同时包括近代与现代。他在2002年出版的《最糟的时刻》(Unfinest Hour)回顾英国政府1990年代初在巴尔干问题上的失误,曾获得英国非小说类图书最高奖塞缪尔•约翰逊奖(Samuel Johnson Prize)的提名。

(更多…)

《中国的沉默大军》

《经济观察报·书评·中国的沉默大军

书名: 《沉默的中国大军》 China’s Silent Army: The Pioneers, Traders, Fixers, and Workers Who Are Remaking the World in Beijing’s Image 作者: 胡安•巴勃罗•卡德纳尔(Juan Pablo Cardenal) 埃里韦托•阿劳约( Heriberto Araújo) 出版社: Allen Lane (企鹅集团旗下分支) 出版时间: 2013年1月31日

书名: 《沉默的中国大军》 China’s Silent Army: The Pioneers, Traders, Fixers, and Workers Who Are Remaking the World in Beijing’s Image 作者: 胡安•巴勃罗•卡德纳尔(Juan Pablo Cardenal) 埃里韦托•阿劳约( Heriberto Araújo) 出版社: Allen Lane (企鹅集团旗下分支) 出版时间: 2013年1月31日

过去几个星期华为又出现在英国新闻中,主题自然又是网络安全问题。华为一直在为它的英国电讯(BT)提供大批网络通讯设备,随着第4代移动通讯(4G)波段在英国被拍卖,华为又将成为英国多家移动通讯公司的器材供应商。对英国通讯网络被中国公司“控制”的声音,这时候又冒了出来。这时在媒体上出面为华为辩护的是华为的西欧副总裁蒂姆•瓦特金斯(Tim Watkins),强调华为理解英国政府对安全的担忧,认可政府需要检查华为的产品、服务与软件,所以一直与英国政府密切合作使其满意。

在中国企业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华为确实可能是在透明度上做得最好的之一。2010年华为出资在英国建立了网络安全评估中心,让英国官方的网络安全专家可以检测评估华为的技术,用瓦特金斯的话说就是:“他们可以直接查我们的源代码。”

华为在英国的员工已有800多人,据称70%是当地人,今后5年还会继续扩张,算是有一定规模了,但是与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的规模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在《中国的沉默大军》(China’s Silent Army)一书中,作者介绍说中国石油集团在中亚的最大基地是在土库曼斯坦第二大城市土库曼纳巴德附近,在兴建初期曾有4500名中国工人在这里工作。

《中国的沉默大军》一书的两名作者分别是西班牙记者胡安•巴勃罗•卡德纳尔(Juan Pablo Cardenal)和埃里韦托•阿劳约( Heriberto Araújo)。两人都在中国和亚洲地区从事报道多年,卡德纳尔2003年作为西班牙《世界报》记者被派驻上海,以后又成为西班牙《经济学家》杂志驻北京和新加坡的记者;阿劳约2007年被法新社派驻北京,以后成为法国和西班牙媒体的自由撰稿人。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51):东欧铁幕的降临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东欧“铁幕”的降临

书名:《铁幕》(Iron Curtain)
作者:安娜•阿普勒鲍姆(Anne Applebaum)
出版社:Allen Lane (企鹅集团分支)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铁幕”(Iron Curtain)这个词是由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6年首先使用的,当时二战刚刚结束不久,苏联还是西方的盟友,但是在欧洲,在苏联控制下的中欧和东欧诸国,已经渐渐开始走向另一条道路。这些国家所占地域广大,用丘吉尔的话说,从北到南,“从波罗的海到亚德里亚海”,升起了一道“铁幕”。与此同时,另一个新词“冷战”开始进入日常语汇中。这场东西方的冷战一直持续了近五十年。然而东欧解体以近二十年,这些曾经的“铁幕”国家,有的已经加入欧盟,年轻一代完全没有了对那个时代的亲身回忆。现在回顾这段历史,还有意义吗?

(更多…)

英国新书介绍 #65 (2011年6月20日) On China

Henry Kissinger On China

书名 On China
作者 Henry Kissinger
出版社 Allen Lane (精装本2011年5月17日出版)
页数 608页
定价£30
ISBN 9781846143465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新书《论中国》是两部份的组合,其中之一是基辛格与中国打交道的职业回忆录,另一部份是基辛格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论述。基辛格从中国历史讲起,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朝鲜战争、台海危机、中印战争,一直到中苏交恶,全书正文530页,基辛格本人要到200页之后,第9章时才出现。

(更多…)

企鹅的故事

《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2011年2月 第12期

企鹅出版社(Penguin Books)和艾伦•兰恩(Allen Lane)的名字永远密不可分,是他在75年前创办了这家出版社,大规模推广廉价平装书,让企鹅的名字牢牢地与英国大众文化的演变联系在一起。1960年兰恩为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不惜与英国政府对簿公堂,更使他名留青史。

兰恩创办企鹅的经过已经成了历史传奇。1934年,兰恩在拜访他的朋友、侦探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之后,在英格兰西南艾克斯特火车站等车回伦敦,他逛进了站台上的书店,发现书架上摆着的尽是些制作糟糕、封面丑怪、让人提不起兴趣的书籍,于是产生灵感,创办了专门出版平装本图书的企鹅出版社。事实当然没有这么浪漫,当时32岁的兰恩,已经在出版界做了16年,从学徒开始一直做到编辑经理。他看准了当时出版市场的一个缺口,向大众读者推销质优价廉的图书。虽然平装本图书不是他的发明,但平装本图书市场却是他一手开创出来的。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