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报》驻中国摄影记者 Dan Chung 为《卫报》网站拍摄的背景后海溜冰视频。他用的是 Canon Eos 7D 和 1D MarkIV,在他的博客中他详细介绍了拍摄经过。
1DmkIV and 7D on Ice – Winter fun on Beijing’s Houhai lake from Dan Chung on Vimeo.
newlight 的 Blog
《卫报》驻中国摄影记者 Dan Chung 为《卫报》网站拍摄的背景后海溜冰视频。他用的是 Canon Eos 7D 和 1D MarkIV,在他的博客中他详细介绍了拍摄经过。
1DmkIV and 7D on Ice – Winter fun on Beijing’s Houhai lake from Dan Chung on Vimeo.
Dan Chung 在 Twitter 上说他的国庆60周年阅兵游行视频在2天内就有50万人观看,而且仍在不断增长中。
China’s 60th Anniversary national day – timelapse and slow motion – 7D and 5DmkII from Dan Chung on Vimeo.
在这之后,Shanghaiist 网站推出了一段上海的仿微缩景观缩时摄影视频。仿微缩景观的效果是通过使用移轴镜(tilt-shift)而人为控制照片景深,其效果是实景拍摄反而有微缩模型拍摄的感觉,当然现在拍摄这种效果都不需要特别的设备了,只要用Photoshop事后处理即可。拍摄这段视频的Joe Nafis,使用的据称仅仅是一台 Canon A540。
Miniature City Shanghai – Tilt Shift Time Lapse from Joe Nafis on Vimeo.
在YouTube上我还找到了这段香港的缩时摄影视频。这段视频摄于今年浪卡台风(Nangka)袭港期间,拍摄地点应该是港岛的某处高楼,由南向北朝向九龙方向,用一台Canon 50D,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每20秒一幅。
看这些缩时视频,让我想起前两年一位爱丁堡人曾经制作了一段爱丁堡的缩时摄影视频。他花的时间很多,景色也非常丰富。
昨天安玲在Twitter上推荐了Dan Chung 制作的阅兵缩时(time-lapse)剪辑视频。我觉得那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不过我在《卫报》网站上看到的第一个版本,可能因为时间仓促,做得比较粗糙。
China’s 60th Anniversary national day – timelapse and slow motion – 7D and 5DmkII from Dan Chung on Vimeo.
但是今天我看到的第二个版本,非常出色。视频已经从缩时变成缩时和慢动作的交错,多了几个视点,比原来的生动得多。有些细节是需要用慢动作体现的,比如阅兵时站在长安街边的标兵。我注意到剪辑还是给穿着粉红色短大衣(被BBC的 John Simpson 称为 shocking pink)的女民兵很大方的给了时间来了段慢动作。
这个版本的视频配乐也比原来的好很多。(点击视频下的文字链接可以到vimeo网站看大尺寸高清版本。)
Dan Chung 在这里介绍了他如何用他的Canon Eos 7D、5DmkII 和 Nikon D700 拍摄阅兵游行的过程。其实给予摄影记者的位置还不是特别好,如果视点再高一点,就更好了。
我期待 Dan Chung 能提供天安门广告晚上的歌舞焰火的视频。
《卫报》驻中国摄影师 Dan Chung 用 Canon 7D 拍摄制作的高清视频 Another Night in Beijing。在这个由他管理的新博客 DSRL News Shooter上,几名新闻摄影师(大部份在中国工作)讨论的话题,大都是如何使用 HD-dSRL 设备 (Canon Eos5DmkII, 7D and Nikon D300s) 拍摄新闻视频、纪录片视频等。
在 DSLR News Shooter 的一篇博客上, 在大连教视觉新闻学的 D J Clark 介绍了 dSLR 在中国媒体界、特别是平面媒体界的快速普及,一名佳能的市场人员说每月平均售出超过2千台 5DmkII。他还推荐了长沙摄影师 Liu Zhe (刘哲?)的一段拍摄长沙 Glamour Bar 中跳舞小姐的视频,认为是他所看到的由中国摄影师拍摄的最好的作品。
许多英国媒体认为中国政府从处理去年拉萨暴乱中“吸取了教训”,赞赏政府的开放态度。说来也是凑巧,在暴乱发生时,当地政府正组织一批海外媒体参观(应该是为了宣传去年出现暴力事件后新疆恢复平静了),所以海外记者,其中包括《卫报》驻中国记者安玲(Tania Branigan)和摄影师Dan Chung。事件发生之后,这些记者能够马上发回文字报道和图片视频。
对海外新闻报道开放的结果,是外界对事件的大体经过、死伤数字等,与中国政府的说法并无多大出入。因为自己的记者在现场,“维族示威演变成攻击无辜的大部份是汉族的路人”这一说法,海外媒体参与了独立验证。这就是为什么以维族人代表自居的热比娅对这一事件的说法(暗示是武警攻击和平示威的维族人)在海外也没有多大市场的原因之一。
有关新疆暴乱的消息,是今天英国的几个头条新闻之一。与去年西藏暴乱不同,中国官方很快公布了消息。现在星期天暴乱的新闻视频,都只有来自CCTV和新疆电视台的。但是已经有不少英国记者去了乌鲁木齐,《卫报》驻中国记者 Tania Branigan 和摄影师 Dan Chung 正好在中国官方组织的新疆媒体访问中,能够第一时间发回文字、视频和Dan Chung 拍摄的照片,其它新闻机构似乎还是采用的图片社或者是网络上的照片。今天《卫报》还发表有关新疆暴乱的社论,译言网站已有翻译。
除了中国官方的新闻开放态度(英国媒体普遍反映中国官方“吸取了教训”),这次事件的报道中,BBC采访获取背景和评论的,多数是新闻工作者(BBC News 上看到了 Emily Buchanon)、Thinktank 的成员、在新疆呆过的摄影师、还有小说家 Charles Cumming (写过以疆独恐怖活动为主题的悬疑小说),看法比较公允(当然未必全面准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也派人接受 BBC 采访了。
有关新闻还是看我的 Twitter 和英华论坛的 Fanfou 和中国新闻和思考辩论版吧,特别是这篇转贴的一个兵团二代的网文。
《卫报》驻中国摄影师张丹 (Dan Chung) 在上海外滩拍摄的一组镜头,题为 New Shanghai: By the Bund。
Dan Chung 的名片上写着“张丹”,但是他说他其实不姓“张”,“张丹”不过是从 Dan Chung 译回中文的最简单译法。这位英国出生的华裔摄影师,被《卫报》派出常驻中国。在今天的《卫报》网站上,他回顾了2008年他在中国经历的几个重大事件:山西煤窑、西藏暴乱、四川地震、北京奥运。在这辑回顾中出现的照片,许多曾选为《卫报》的中央跨幅照片(最新一组拍摄的是上海的隆昌公寓)。在他的回顾最后,他选择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之后志愿者和武警在已经没有观众的“鸟巢”跳舞拍照留念的照片,正是许多海外媒体容易忽视的--普通中国人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参与,以及他们的参与感。
Dan Chung 是典型的新闻摄影师,走到哪里都挎着两个单反数码相机。在拿到了新玩具 Canon EOS5D MkII 之后,又开始利用这台相机的摄像功能为《卫报》网站拍摄短纪录片式的视频,包括这段《北京篮球梦》(Beijing Hoop Dreams),英文版在《卫报》网站上可以看到,以下是中文版:
你可以在这里看到 Dan Chung 的摄影作品和他制作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