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英国出版动态(45):蒸汽火车的最后辉煌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蒸汽火车的最后辉煌

现在坐过蒸汽火车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如果我让你想像或是模拟一段声音代表“火车”,相信许多人立刻想到的,会是呼啸的汽笛、节奏分明的金属撞击声――总之是蒸汽火车特有的声音。

确实,和它们的后续者相比,蒸汽火车的个性强得多。一台蒸汽机车,仿佛是一个钢铁巨人,粗旷的车身,巨大的驱动轮,各种管线像是巨人身上的肌肉经脉。当蒸汽机车启动时,吐出的白色蒸汽,发出的长啸,车轮上驱动杆的慢慢转动,如同巨人醒来一般,喘着粗气,越跑越快,充满生命活力。

可以理解为什么蒸汽火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多年,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忠实的爱好者,乔纳森•格兰西(Jonathan Glancey)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来是英国《卫报》和《独立报》的建筑与设计事务记者,但同时还是个飞行员和蒸汽火车的爱好者,曾写书介绍英国二战中立过大功的“喷火”战斗机(Spitefire)的历史。对于蒸汽火车,他不仅从小就对它们十分著迷,以后曾到世界各地参观蒸汽机头,而且还开过蒸汽火车,那是在波兰,他说服了一个蒸汽火车的司机让他开了两个小时的旅客列车。他的新作《蒸汽巨人》(Giants of Steam)讲述的是蒸汽火车的历史,重点是在蒸汽机头被淘汰之前那几十年最后的辉煌。

1829年,由英国的斯蒂文森(Stephenson)父子设计的蒸汽机头“火箭”号(Rocket)在与当时的其它设计竞赛时轻易胜出,成为第二年世界上第一条火车旅客线路(在曼彻斯特与利物浦之间运行)选用的车头,以后的蒸汽机头的设计,大都采用了“火箭”号的原理。在19世纪后半期,火车运输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初,蒸汽火车的设计与制造进入了成熟期。

当时的几个火车大国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通过不同方式对蒸汽机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美国制造的蒸汽机头往往威力巨大,但是其庞大而笨重的机头并不适合欧洲的地形和轨道;德国人专注与设计制造的标准化,大大提高了效率;法国人沉迷于改进管道设计,提高蒸汽锅炉的热效率;英国则是采各家所长,当时的四大铁路公司分别经营不同的地区,各自独立设计机车,个性鲜明。设计师之间相互竞争,为一比输赢,有时甚至会安排把自己的机车开到对方地盘,在“客场”测试速度。

1938年,英国北方铁路公司的“绿头鸭”号(Mallard)车头,拖着7节车厢,创下了蒸汽机车时速202.8公里的世界纪录,一直未被打破。这一速度其实并非遥不可及,当时正常运行的旅客列车,达到时速160公里的最高限速是很容易的事。如果采取法国人设计的自动送煤机,机车速度还有可能继续提高。

然而二战的爆发中止了蒸汽机车的一切研发,二战之后西方国家纷纷采用内燃机取代蒸汽机头,这在作者看来是很不明智的举动,当时蒸汽机头不仅稳定而且便宜,在速度和动力上优于第一代内燃机,而且蒸汽机头在性能上还有提高空间,可以使用许多年。

世界上最后一条采用蒸汽机车的主干线是中国的集通铁路,1995年开通后,这里一度成了世界各地蒸汽机车爱好者的朝圣地,本书作者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在2005年底,集通铁路的蒸汽机车也全部退役了。

格兰西是记者出身,文笔清晰,虽然书中必然有大量技术细节,但是通过介绍描绘蒸汽机车历史上的一个个重要人物,故事顿时生动起来。虽然已经在主干线上退役,但是在英国和欧洲各地,还有许多蒸汽机头拉动的旅游列车,看了这本书,让人大有再坐一趟蒸汽火车的冲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