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7月, 2009:

英国政府公布金融管理改革方案 媒体评价过于谨慎

经济观察网 英国财相达林(Alistair Darling)星期三公布了金融管理改革白皮书,其中要求银行提供更多资本贮备,但排除了对银行业结构做重大调整的可能;在对金融业的监管上,将继续执行“三驾马车”(tripartite)体系;要求银行董事会严格监督投资风险,但政府不会直接监管金融业中的奖金制度。这些举措,被媒体和分析人士认为是过于谨慎,错过了对金融管理做大胆改革的机会。

(更多…)

英国大型企业出新招降低雇佣成本

这是上周为经济观察网写的文章。今天的新闻是BT的机师工会已经和资方谈判达成协议,同意冻结工资,条件是如果BT恢复盈利,机师工会成员将有机会通过获得公司股份获得赔偿。

经济观察网 最近,在经济衰退中受影响较重的一些英国大型企业,面对降低雇佣成本的压力,纷纷出笼新招应付。英航(BA)CEO主动宣布无偿工作一个月,并要求员工效仿;英国电讯(BT)则以25%的工资为补偿,要求部份员工做长期无薪休假。这些举措,往往是为了公司的生存,但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面临着挑战,在赢得工会支持和保持企业竞争力之间保持平衡。

(更多…)

Jane’s Fame 阅读笔记摘抄

传记作家 Claire Harman 新作 Jane’s Fame 书中的一些故事和书外的一些片段:

1.
简•奥斯汀20岁时即完成了《傲慢与偏见》第一稿(当时叫《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誊写成册在家庭成员间传阅。她父亲在1797年11月1日曾向伦敦出版商Thomas Cadell推荐一部手稿,信中未提手稿作者和书名,但现在普遍认为是《第一印象》。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2.
1803年通过哥哥亨利,简•奥斯汀把小说《苏珊》(后来的《诺桑觉寺》)的手稿和版权卖给了伦敦出版商 Benjamin Crosby,售价为10英镑。但是等待出版的兴奋很快被失望所代替,因为她的手稿显然被出版商束之高阁了。1809年,她用 Mrs Ashton Dennis 的婚后假名给出版商写信,愤怒地质问为什么小说迟迟没有出版,在信件的最后,署上了假名的缩写 MAD

这封信显然没有什么效果,但是 Crosby 的儿子在回信中表示愿意把手稿原价卖回给简•奥斯汀。当时她父亲已经去世,自己没有独立收入来源,所以没有花这笔钱。后来在1816年出版商破产时赎回了手稿。

(更多…)

奥斯汀的走红之路

2009-07-12 Claire Harman Jane's Fame

《Jane’s Fame:How Jane Austen Conquered the World》,Claire Harman 著,Canongate Books 2009年4月版,32.68美元。

《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

1817 年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去世时,仅留下六部完整的小说,其中两部还没来得及出版,拥有一小批忠实读者。近两百年后,“简·奥斯汀”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品牌和产业。没看过她的小说的,也会知道其中大概的情节,因为近15年来出现了一波又一波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节目,全球观众似乎都没有厌倦的趋势。

从一位小有名声的作家,到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简·奥斯汀的成名,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传记作家克莱尔·哈曼(Claire Harman)的新书《简的成名:简·奥斯汀是如何征服世界的》(Jane‘s Fame:How Jane Austen Conquered the World,下称《简》)试图解释这一现象,既是传记,也是文化历史观察。

(更多…)

用 ITV Player 看 Tour de France

今天在ITV网站上看环法自行车赛第7站的集锦。不常在ITV网站上看节目,上次看还是去年的F1比赛。去年底ITV把自己的网上视频重新命名为 ITV Player,虽然与 BBC iPlayer 名字有点象,但使用的却不是Adobe Flash,而是用了 Microsoft Silverlight。

ITV Player 使用 Silverlight 的原因,似乎是可以在视频中编入广告时间。今天看的第7站集锦,1小时长,分作了4段,每一段的前面都有约1分钟的广告。观看时可以用视频下方的进度条跳跃选择观看视频中的任何一点,但是,每段视频前的广告是跳不过的,会强制播出。

这实际上是复制了观看电视节目的广告经验,这种强制加载(pre-rolled)广告播出方式,是象 ITV这样的传统电视台最想达到的,因为显然这种广告的效果比在视频旁展示文字图片动画、或是在视频上加载文字广告(比如象YouTube那样)好得多。上次苏珊大婶在《英国达人》上大红的时候,不少人奇怪为什么ITV不愿意和 YouTube 合作。广告分成谈不妥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ITV从来不信任 YouTube的文字广告,而是希望吸引观众到自己的网站上观看视频,从而控制广告的投放方式。

ITV Player 采用 Silverlight,也许找到了加载广告的方式,但是其视频质量实在是不吸引人,和 BBC iPlayer 完全无法相比,基本上与 YouTube 视频质量差不多。

2009-07-10 Tour de France on ITV Player
ITV Player 采用 Microsoft Silverlight技术。视频下方的进度条上的灰色小条是广告位置。可以跳跃观看,但不能跳过广告。

媒体炸弹:成千名人手机曾被入侵

2009-07-09 Guardian

今天英国《卫报》刊登独家报道,指控《世界新闻报》(News of the World)在两年前曾雇佣私人侦探,使用黑客技术(hacking)侵入超过一千多个名人的手机,其中不仅包括娱乐名人、体育明星、皇室成员、甚至包括前副首相。更严厉的指控是,伦敦大都会警方(Met)在掌握了这份名单之后,对其中绝大部份个案,既没有提起诉讼,也没有通知被黑客侵入的受害者,包括当时的副首相 John Prescott。新闻一出,等于在新闻界和政界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现在Met 已经宣布重新开始调查此案,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PCC)表示会重新调查,同时今天下议院文化委员会也开始紧急质询。这一事件对英国政党政治的影响是,前《世界新闻报》副主编 Andy Coulson,现在是保守党党魁卡梅伦的联络主任,卡梅伦正面临压力辞退 Andy Coulson。

《世界新闻报》是英国的一份星期天出版的小报,刊登名人秘闻是他们的重要武器,在同类报纸中销量第一。事情发生在两年前,《世界新闻报》被发现使用黑客技术侵入皇室工作人员的手机,该报负责报道皇室新闻的记者Clive Goodman因此被判入狱两年。当时的主编 Andy Coulson 声称这是个别事件,而且自己不知情,但是愿意承担责任主动辞职。后去他就去给卡梅伦当了联络主任。

现在《卫报》揭露出来的,是这种雇佣私人侦探,通过黑入他人手机(hacking),或是冒名顶替打电话套取私人资料(blagging)的行为,在当时被《世界新闻报》大规模采用。被针对的有娱乐名人、皇室成员和政客,人数“成千”。本来采用一些不光明的手段获取新闻素材时,可以用“符合公众利益”(public interest)作为理由――比如揭发政府的错失等,不一定会被裁定非法。但是如果《卫报》指控属实,《世界新闻报》的行为属于撒大网抓隐私,期望偶尔可以泡制独家秘闻,不能用“符合公众利益”为自己辩护。

(更多…)

活人雕塑引发公众创造力

2009-07-08 One & Other

写下面这篇文章时 One & Other (应该叫它活人雕塑?还是活人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刚刚开始,这两天我短短续续在 oneandother.co.uk 网站上看了一些参与者的“演出”,发现越来越多的创意变化,有些人“上了台”什么也不做,昨晚有个66岁老人(他的标题是 66 Not Out 借用了一个板球术语)原地跑步一小时,在Twitter 上有人说“没看到他安全地下来我没法睡觉”。今天中午一个女孩掷下了1000只纸飞机,还不断问台下的观众“上面写了什么”,难道是 Fortune Cookie?Twitter 上有人猜测什么时候这些 Plinth Art 会在eBay上出现。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广场上一个小孩拿着的气球,上面写着“我不需要一个台子也能成为艺术”(I Don’t Need a Plinth to be Art),据说是一位颇具商业头脑的女士在现场销售这种气球。在网络上,有人用现场拍摄的照片,用stop-frame animation 做了一段动画视频放在YouTube上。One & Other 要持续100天,响应这100天内,这个“第四柱基”将成为英国观众最广、参与者最多的艺术品。

经济观察网 今年2月份,当英国艺术家Antony Gormley的《这个和那个》(One & Other)项目在竞标中获胜,成为下一个“第四柱基 ”(Forth Plinth)作品时,还有不少人对他的作品理念有所怀疑,但是7月6日这个作品正式“揭幕”之后,已经被许多人看好将成为这位艺术家最成功的作品。他的作品理念与设计,大大激发了公众的创造力,是真正的公共艺术。

“第四柱基”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在广场的四个角落分别有四个柱基――用来摆放雕塑的长方形石台子。其中的三个柱基上面,已经永久摆放了雕塑作品,剩下的“第四柱基”,位于广场的西北角,出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摆放永久的雕塑作品。从1990年代末开始,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决定向艺术家征集作品,以轮换方式摆放在这个柱基上,即成为“第四柱基”项目。迄今为止已经有好几个艺术家的作品出现在“第四柱基”上。

Antony Gormley 的《这个和那个》的理念,与过去的作品完全不同,是一个“活人雕塑”项目。他计划在全英范围内征集2400人,在 100天内,每天24小时,每一小时,让一名普通人站到“第四柱基”上,在一小时内这名参与者可以做任何他/她喜欢的事。他把这个理念戏称为“人民的第四柱基”。
(更多…)

有关新疆暴乱的报道

有关新疆暴乱的消息,是今天英国的几个头条新闻之一。与去年西藏暴乱不同,中国官方很快公布了消息。现在星期天暴乱的新闻视频,都只有来自CCTV和新疆电视台的。但是已经有不少英国记者去了乌鲁木齐,《卫报》驻中国记者 Tania Branigan 和摄影师 Dan Chung 正好在中国官方组织的新疆媒体访问中,能够第一时间发回文字、视频Dan Chung 拍摄的照片,其它新闻机构似乎还是采用的图片社或者是网络上的照片。今天《卫报》还发表有关新疆暴乱的社论,译言网站已有翻译

除了中国官方的新闻开放态度(英国媒体普遍反映中国官方“吸取了教训”),这次事件的报道中,BBC采访获取背景和评论的,多数是新闻工作者(BBC News 上看到了 Emily Buchanon)、Thinktank 的成员、在新疆呆过的摄影师、还有小说家 Charles Cumming (写过以疆独恐怖活动为主题的悬疑小说),看法比较公允(当然未必全面准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也派人接受 BBC 采访了。

有关新闻还是看我的 Twitter 和英华论坛的 Fanfou中国新闻思考辩论版吧,特别是这篇转贴的一个兵团二代的网文

上周英国畅销书排行榜(2009年7月5日)

2009-07-07 The Junior Officers' Reading Club

上周的非小说类精装本排行榜没有太大变动,Antony Beevor 的 D-Day: The Battle for Normandy 仍然高居榜首,一周销量1万本,远远超过其它入榜书籍。在十大中有一本新书 The Junior Officers’ Reading Club: Killing Time and Fighting Wars 写的是英国军营中的生活,曾经入选 BBC Radio 4 的 Book of the Week 连续播出。作者 Patrick Hennessey 的经历很有意思,在牛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然后去 Sandhurst 军校,毕业后从排长做起,曾在巴尔干半岛、非洲、东南亚和马尔维纳斯群岛服役,然后又去了伊拉克和阿富汗,25岁在阿富汗成为英军中最年轻的上尉。退役后在考律师执照,希望成为国际冲突和援助方面的法律专家。当然,做这些事情的同时,还有时间写出这部畅销书。

非小说类平装本几乎完全被名人传记和亲历记占据。新上榜的是著名喜剧演员 Dawn French 的自传 Dear Fatty,刚出版就排名第4。这本书的精装本在2008年出版,在2008年度排行榜上排名第2。

上周小说类精装本排行榜前2名被两部刚出版的美国悬疑侦探类小说占领,Karin Slaughter 的 Genesis 和 Clive Cussler 的 Medusa: A Novel from the NUMA Files 都是系列小说,作者一旦建立的成功的角色和故事模式,可以不断出版类似的小说。

2009-07-07 The Little Stranger

英国作家 Sarah Waters 的新作 The Little Stranger 在评论界受到极大好评,上周进入十大。

2009-07-07 My Sister's Keeper

上周我说 My Sister’s Keeper 新入榜小说类平装书排行榜,并不完全准确。我不知道原来根据这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正在英国上映,这个版本确实是一个新版,是所谓的“随电影上映而再版”的版本 (Film tie-in edition),与普通的精装本和平装本不同,这一版本通常重新设计封面,放上电影中角色的照片。这本书的封面上用的就是 Abigail Breslin 和 Cameron Diaz 的照片。

环法自行车赛之“大龙”

我最初想到“大龙”这个词,是在去年读一些介绍环法自行车赛历史的文章时,看到的 Patron 这个词,在这个语境下,是指比赛中大队 (peloton) 的领袖。最后我想到翻译成“龙头老大”是最形象的了。

于是 peloton 就应该是“大龙”了。“大龙”不仅简单响亮,而且非常形象生动。在比赛转播中看到一百多名车手报团在乡间公路上移动,确实象条大龙。大龙不仅是活物,还有自己的个性,当比赛临近终点,大龙需要发力追赶突前车手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它的杀气。

有了大龙,还能衍生出许多环法自行车赛中常用的术语来:比如“龙头”、“龙尾”、“细龙”、“斩龙”等等,比起“大部队的前方”、“大部队分成两段”等等简洁有力多了。我觉得应该广泛采用这个叫法。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