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5 月6日是今年大选的投票日,投票站晚上10点关闭,英国的3家电视台:BBC、ITV和Sky News 都会举办“大选之夜”特别节目,全程报道各地的选举结果。第一个出结果的选区,自1992年以来一直是英格兰东北的桑德兰南区(Sunderland South,今年这个选区被分割成了两个选区),在一小时内就能完成点票,但是许多其它的选区,都要到第二天凌晨才能完成点票。大选之夜,各地的结果先后公布,各个党派的议席数字、各种统计结果、候选人的胜利宣言和失败感言、各类评论人士的分析,让这一漫长的夜晚变得如同一场体育比赛一般。“大选之夜”到 5月7日早晨7点才结束,到时候大部份选区的点票工作已经完成,但是谁会是下届英国首相,恐怕还未能成为定论――根据民意调查结果,没有一党能够获得超过半数的议席。
几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无多数派议会(hung parliament),很有可能在今年成为现实,最兴奋的是英国媒体。保守党能获得超过半数议席吗?会出现少数派政府吗?会出现联合执政吗?谁与谁联合?谁会是下届政府首相?这些问题,足够让电视电台和报刊的记者编辑、以及各种带政治倾向和宣称中立的评论员讨论几天几夜的。
今年的英国大选的特点,从媒体的角度上说,是电视媒体成为主角,报纸的影响力消退,以及网络和“社会媒体”的作用有限。
今年英国首次举办了三党领袖电视辩论,ITV、Sky News和BBC 各举办一次。第一次电视辩论的结果决定了今年大选的基调:克莱格(Nick Clegg)崛起。他所领导的自由民主党,充分把握了电视辩论的机会,从一直处于权力圈外的“第三党”,一跃成为“三大党”中的一支,还很有可能通过结盟而进入政府。
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的传播媒体(broadcasting media),即电视和电台,在报道时必须遵守“平衡报道”(impartiality)原则,不能偏向任何一个政党。因此英国不仅没有象美国Fox News那样把报道与评论混为一谈的电视频道,政党及其支持团体也不能花钱买广告时间。政党的自我宣传时间(每个电视频道约每天3分钟)是在各个政党之间平均分配的。各家电视电台在做竞选报道时,通常也采用给予各党派同等时间长度的做法。
但是英国的报纸,则刚好相反,几乎每家都有明确的政治倾向,以此来吸引自己的忠实读者。媒体大亨默多克手下的新闻基团,在英国拥有 Sky 电视台、以及《太阳报》和《泰晤士报》两个报系。当Sky News 保持平衡报道时,《太阳报》报系早就高调宣称自己支持保守党,在大选前的最后一个星期,过去十多年一直支持工党的《泰晤士报》也宣布转向支持保守党。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十年来工党的坚定支持者《卫报》,也在第三次电视辩论之后,宣布支持自由民主党。
在其它全国性报纸中,《每日电讯报》系是传统的保守党支持者,《每日镜报》系一直支持工党――但它已是硕果仅存的支持工党的报纸。《每日邮报》系喜欢布朗,但却不支持工党;《每日快报》系和《每日星报》系都支持保守党;连一向持重的金融专业报纸《金融时报》都低调地表示支持保守党,虽然它持这一立场毫不奇怪;最近转手的《独立报》系政治立场偏左,但这份号称“独立”的报纸在投票前一天公开宣示自己支持自由民主党,还是稍微让人感到惊讶。那么这些报纸的倾向性,会对选民的投票意向有多大影响呢?
其实,报纸读者的“部落行为”――读什么报,就支持什么党,几十年来已经大大减弱。报纸的关键作用,是在选举期间营造舆论导向,简而言之,报纸虽然不能指挥读者投谁的票,但依然是新闻头条的制造者。今年竞选初期,保守党每天安排一批商界领袖,在《每日电讯报》头版公开支持保守党的“取消国民保险增加”的政策,络绎而来,电视电台新闻不得不每天跟进,让这一议题在新闻热点中维持了近一个星期,工党因此每天忙于应付,十分被动。
今年大选中,让一些人失望的是社会媒体并没有发挥预期的“平民媒体”颠覆传统媒体的作用。虽然各个政党都非常重视网络和社会媒体,许多候选人都有自己的博客和微博账号,工党首相布朗的夫人莎拉的Twitter账号,就拥有近112万粉丝,十分受欢迎,但是社会媒体对竞选活动的进程没有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唯一的牺牲品,大概是工党候选人麦克雷南(Stuart MacLennan)因过去在Twitter上的不雅言论而退选。竞选中的唯一重大突发事件,布朗的“失言事件”,完全是由电视媒体主导,Twitter 上的众说纷纭,都是在新闻已经成为头条之后的评论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媒体已经吸收了社会媒体的许多优势和特点。英国媒体一方面通过以微博为主的社会媒体发布信息,另一方面也在社会媒体上收罗评论、分析趋势。从BBC到各家报纸网站,都采用即时分析软件,分析搜索关键词、微博上对三党领袖的正面/负面评论、微博热门关键词等等,有时未免有为画表而画表,强调即时数据却没有认真分析的毛病。
社会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积极改变,主要体现在对“证据核实”的重视上。本来做“证据核实”(fact-checking),揭露政客的“统计数字谎言”,是博客作者们引以自豪的事,在今年的英国大选中,传统媒体已经把这一工作接手过去了。《卧底经济学家》(Undercover Economist)作者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每天在BBC电台4台分析评论当天竞选活动中出现的统计数字,结论往往是候选人每天都在用既不能说错但又不准确的统计数字。做着类似工作的还有Channel 4 News,他们有自己的“证据核实”组和专门的博客。《卫报》网站的“数据博客”除了做“数据核实”外,还用地图和图表等来形象化地展示各党的政策宣言。
今年的大选表明,英国的传统媒体,从电视电台到报纸,仍然在大选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报纸虽然已不能象过去那样左右选民的投票意向,但是在控制舆论导向上,依然有着呼风唤雨的能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社会媒体,并没有在今年的大选中成为一支独立的、甚至能颠覆传统媒体的力量,而是与传统媒体共存互补,今后可能会出现既有各自的空间、又相互融合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