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爱丁堡艺术节2010之二十八:Michael Burleigh

2010-08-30.Moral Combat, by Michael Burleigh

Michael Burleigh
The Moral Maze That Was the Second World War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
Friday 27 August, 3:30-4:30pm
***/5

那些政客和将军们,带他们让国家、人民与士兵卷入战争之时,有没有道义上的压力?有没有考虑过战争是否正义?历史学家 、德国二战历史专家 Michael Burleigh 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是希特勒也爱大谈人权,只是他嘴里的人权,只有他眼中的高等人种雅利安人才配享用,在他看来,屠杀犹太人、吉普赛人,以及残疾的德国人都可以用维护雅利安人的人权来辩护。

Michael Burleigh 的新作《道义冲突》(Moral Combat)着重讨论的是二战中,各方面临的道义问题。二战可能是“善与恶”最清晰,最没有道义难题的一场世界大战,但是盟军在决策中,依然面临许多道义压力,近年来谈得较多是二战后期盟军对德国大城市和工业中心的战略轰炸,不仅把德国城市炸成瓦砾,还造成大量德国平民的伤亡。或者还可以加上诺曼底战役中的盟军轰炸行动,同样造成大批法国平民伤亡。另一个长期面临“是否正义”挑战的决策是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为什么要向人口集中的城市投?有没有必要投两颗?

Michael Burleigh 认为在这两个方面盟军的决策总的来说在道义上都是比较没有疑问的,战略轰炸大部分发生在德国东部,是对盟友苏联的支持,为了切断德军的运输线和后方基地;向日本投原子弹造成的伤亡,远远小于盟军在日本登陆、以及在中国的东南亚各地与日军交战可能造成的伤亡(当时的估算伤亡数字是美军60万,日军包括平民80万),而在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之后,日本政府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知道第二颗原子弹投下之后才意识到不投降的话日本将面临灭顶之灾。

从这两个决策上还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对二战时期政治领导人的影响。一战期间漫长的战壕僵持战,造成大批士兵伤亡,这一惨痛经历让二战时盟军领导人相信对敌人要一击倒下(knock-out blow),避免战事拖下去,对德国重点城市的轰炸,对日本投下原子弹,都有这种理念的影子。

一战的经历也对二战前夕绥靖主义(appeasement)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目睹一战时期士兵的伤亡,使得一些领导人愿意付出代价避免与德国交战,或是更愿意相信希特勒的和平承诺。

一个有趣的问题会是二战的经历对以后的领导人在做出战争决策时,有什么样的影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