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气候小说”的另类景观》
全球变暖、气候变迁一度曾是最热门的新闻,近些年来受关注的程度却有所下降,因为这几年北半球的冬季寒冷,有人甚至认为全球变暖已经停止,实际情况是气候变迁并非停止,上个月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碳排放量继续上升,并警告平均气温可能上涨3.6至5.3度。
不过这么一个关系到每个人生存状态的话题,却很少被人写入小说中去。最近看到一个新词叫做“气候小说”(cli-fi),是从“科幻”(sci-fi)演变而来,指的就是以气候变迁为题材的小说。可是近几年来能被称得上是“气候小说”、并且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品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洪荒年代》(The Year of Flood)和英国女作家丽兹•詹森(Liz Jensen)的《预见末日的女孩》(The Rapture,两本都已有中文繁体字版)都是以未来的生化灾难作为背景,另一位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的《追日》(Solar,中文简体字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则是以从事气候变迁研究的科学家作为主角。
最近终于看到了一本以气候变迁对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所产生的影响为题材的小说,《飞行轨迹》(Flight Behaviour)中的故事就设在当今,女主角是对气候变迁一知半解的村妇,也并不预见未来的能力。美国女作家芭芭拉•金索弗(Barbara Kingsolver)的新作,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文学小说,然而其中对气候变迁的探讨,却是十分认真的。
书中的女主角黛拉罗比亚(Dellarobia)是美国田纳西州山区的农妇,不到30岁就已经结婚10年,生了两个孩子,但是她想跳离当前人生的梦想却一直没有改变,在小说的开头,她已经下定决心抛夫弃子,和一个连她自己都知道不怎么值得信赖的情人私奔。就在她离家出走的那一天,当她爬上村后的山岭时,却发现在山后的谷地中,成片的树林顶端,飘扬着一片巨大的、橘红色的、无声而翻滚的火焰,这一奇异的景象让她震惊迷茫,打消了私奔的念头,决定重回让她厌倦的家庭。后来得知这一片“火焰”原来是几百万只帝王蝴蝶(monarch),消息传开后,阴差阳错中,黛拉罗比亚被当作了“奇迹”的发现者,很不情愿地成了新闻人物,甚至在网络上被人称为“蝴蝶维纳斯”。
“蝴蝶谷”忽然在田纳西州出现,引来了许多游客,却让科学家们担忧。一名专程赶来研究这一现象的生物学家奥维特(Ovid)告诉黛拉罗比亚,这不是上帝赋予的“奇迹”,而是气候的变迁让正在大规模迁移中的帝王蝴蝶失去了方向,面对它们的是种群灭绝的危险,奥维特鼓励黛拉罗比亚参与对帝王蝴蝶生态的研究工作。帝王蝴蝶把气候变迁的紧迫性带到了她家门口,也同时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口。
向女主角这样靠天吃饭的农民,常常被时髦的城市中产看作是“没文化”和不识大体的人群,是环保运动的抵制者。这一点上,作者对都市人在消费和环保上的自相矛盾颇有讽刺,书中让人好笑感叹的一幕是当一名城市中产鼓动黛拉罗比亚参加他倡导的“电脑不用时关机,换上节能灯,减少坐飞机次数”等等节约能源的活动时,却发现她家里没有电脑、没钱买节能灯、从来只买二手衣服玩具、从没有坐过飞机,和城市中产相比,她是能源消耗最少的人。
金索弗对人物的行为与心理观察细微,笔调流畅,女主角形象丰满。即使书中有许多环保生态的讨论,甚至是对相关性与因果关系之不同的讲述,仍不失生动,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小说。本书还在今年获得了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小说奖的提名。
More info about cli fi, which is a word coined by American writer Dan Bloom at
interview contact me at
More info about cli fi, which is a word coined by American writer Dan Bloom at
“cli fi central” if you google that term for the blog and also google “clifibooks” to see the new website for all cli fi books also email dan bloom at — danbloom AT gmail DOT com
[…] 在今年读过的小说中,芭芭拉•金索弗(Barbara Kingsolver)的《飞行轨迹》(Flight Behaviour)说的是一个没有忘记梦想的乡村主妇的故事,然而贯穿其中的却是气候变迁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难得的是两条线索交缠在一起,完全没有生硬的感觉。英国的翻译小说一向比较少,今年有幸读到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的短篇小说集《夏日谎言》(Summer Lies),七个故事中的主角都面临着感情或道德上的难题,作者悠缓的笔调,让读者对故事中的角色们既有一点同情,但保持着疏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