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德国统一30周年,最近看的一些纪念文章让我想起了德国系列剧情片《故土3》(Heimat 3)。其中第一部的标题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The Happiest People in the World),其背景是1990年,那时柏林墙倒下不到一年,联邦德国队在足球世界杯上夺得冠军,没过多久这个国家就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完成了东西统一的德国,那一年,德国人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更多…)德国
过一个巴伐利亚式的圣诞节
12月刚到,爱丁堡市中心又热闹起来。冬季时苏格兰白天很短,下午3点半天就开始黑了,但这时市中心的圣诞灯饰就开始亮了起来。先是在通往爱丁堡城堡的山坡上,竖起了一棵二三十米高的圣诞树,这是挪威人每年送给爱丁堡的圣诞礼物。天黑之后,圣诞树上的几千只灯便开始熠熠生辉,远远就能看见。
但是今年这棵圣诞树不再显得那么鹤立鸡群,因为山脚下的“德国市场“规模格外大,几乎要搭建到圣诞树下了,再加上各种游艺装置、摩天轮、升降转盘,把整个王子大街东花园变成了灿烂的海洋。
阿登战役新史:Ardennes 1944,作者 Antony Beevor
英国历史学家和畅销书作家 Antony Beevor 的新作 Ardennes 1944: Hilter’s Last Gamble 5月21日在英国出版。这部作品的主题比他以前的作品(二战、诺曼底登陆)要小,写的是诺曼底登陆之后,盟军前沿抵达比利时德国边境之后,希特勒在1944年12月中发动的阿登森林反击战。事先盟军高层对此全无准备,防线薄弱,让德军一度得手占了上风。但盟军并没有像希特勒预料的那样全线崩溃,德军最终没能实现战略目标,反而耗尽了最后的预备队,其中最著名的战役应该是巴斯顿之战(Bastogne)。Beevor 文笔和讲故事能力都相当出色,相信又是一本引人入胜之作。
英国出版动态(87):战火中的古迹卫士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战火中的古迹卫士》
由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y)、马特•戴蒙(Matt Damon)等明星主演的电影《古迹卫士》(The Monuments Men)最近在英美等地公映。对电影的反应褒贬不一,背后的真实故事却相当惊心动魄,这部电影改编自的同名图书非常值得一读,这本书已经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了中文版《古迹卫士》。作者罗伯特•埃德塞尔(Robert M. Edsel)对这段历史颇有研究,搜集素材十分认真,因为其中故事太多,不得不将“古迹卫士”们在意大利的工作全部抽起,放入另一本新书《拯救意大利》(Saving Italy)中。
英国出版动态(66):风暴来临前的欧洲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风暴来临前的文化“碎片”》
如果你看过英剧《唐顿庄园》的话,也许还记得在第一季结束时,老爷向众人宣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消息。在《唐顿庄园》中可以看到,一战爆发前的欧洲,还属于一个传统的等级森严的社会,然而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急促,新的思潮行为在各地涌现。一百年前的1913年,正是欧洲进入现代社会后达到的第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顶点,许多人没有想到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中,一年之后将会席卷欧洲,打破了许多人的梦想,夺走了许多年轻的生命。
最近在看的书
Life After Life
作者:Kate Atkinson
出版社:Doubleday
如果命运让你有机会一次又一次重复你的人生,你会找到最完美的人生吗?作者会参加今年的爱丁堡图书节。
Shanghai 1937: Stalingrad on the Yangtze
作者:Peter Harmsen (何铭生)
出版社:Casemate
下个星期是八一三淞沪会战75周年,按作者的说法,这是一场“扬子江上的斯大林格勒”之战。
1913: The Year Before the Storm
作者:Florian Illies
出版社:Clerkenwell Press
100年前的1913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一年,所以这本书的副题是 The Year Before the Storm
Creation: The Origin of Life, The Future of Life
作者:Adam Rutherford
出版社:Penguin Viking
生命的起源与未来,作者是BBC Radio 4 的 Inside Science 节目主持,科普作家,本身是遗传学博士。
Europe: The Struggle for Supremacy 1453 to Present
作者:Brendan Simms
出版社:Allen Lane
要争夺欧洲,比先夺取德国,这是作者的德国中心论思想,一口气讲完500多年欧洲史。
Missing Out: The Praise of the Unlived Life
作者:Adam Phillips
出版社:Penguin
我们都有两个人生,一个是现实的人生,一个是幻想中的人生。
When People Come First: Critical Studies in Global Health
编辑:João Biehl, Adriana Petryna
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这是一部研究论述合集,世界各地的学者讨论当地的医疗体系所面临的挑战。
Population 10 Billion: The Coming Demographic Crisis and How to Survive It
作者: Danny Dorling
出版社:Constable
在本世纪内,全球人口将达到100亿,这对地球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人类应该如何应对?
Drugs for Life: How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Define Our Health
作者:Joseph Dumit
出版社:Duke University Press
生活在欧洲的可能不知道,在美国,制药公司是可以直接向公众做广告的。这本书说的就是制药公司如何通过广告来影响公众对药物的需求。
The Last Banquet
作者:Jonathan Grimwood
出版社:Canongate
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法国大革命前,主线是男主角对食物的着迷,他的“食物”定义相当广泛……。
英国出版动态(61):争夺欧洲必先夺取德国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争夺欧洲必先夺取德国》
近几十年来,德国一直是一个经济巨人、政治矮子,由于二战的历史原因,德国不愿意在欧洲扮演发号施令的角色,即使它已经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欧元经济的发动机。最终还是近两年来的欧元危机,才把德国推到欧洲领袖的位置上。
然而如果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就会发现在欧洲近代史上,德国曾多次成为欧洲霸主,在国家成亡、政治发展和宗教变革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不管是从地理上还说政治上看,德国都是欧洲的中心。
最近出版的一本名为《争夺欧洲霸主:550年的历史》(Europe: The Struggle for Supremacy, 1453 to the Present)的新书,就是以这一视点重新解读欧洲历史,试图用德国把欧洲历史串联起来。本书作者布伦丹•西姆斯(Brendan Simms)是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历史教授,对英国、德国、美国的外交关系历史都有所涉猎,他的研究在时间跨度上则同时包括近代与现代。他在2002年出版的《最糟的时刻》(Unfinest Hour)回顾英国政府1990年代初在巴尔干问题上的失误,曾获得英国非小说类图书最高奖塞缪尔•约翰逊奖(Samuel Johnson Prize)的提名。
英国出版动态(55):夏日的谎言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夏日的谎言》
电影《生死朗读》(The Reader)的大为成功,让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在世界各地都备受关注。最近看到新闻说他在2010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夏日谎言》(Sommerlügen)分别出了简体字版和繁体字版,简体字版由上海译文出版,刘海宁翻译,繁体字版由台湾皇冠出版,颜徽玲翻译。我看的是由W&N 出版的英文版(Summer Lies),由《生死朗读》英文版的译者卡萝尔•布朗•詹韦(Carol Brown Janeway)翻译。
自《生死朗读》之后,施林克被看作了“德国历史阴影重压”的文学代言人,但是这本《夏日朗读》涉及的却是更为广泛的人类情感与内心冲突:爱情、情欲、家庭和亲情,以及嫉妒、惶惑、自私和冷漠。作为故事背景,本书的7个短篇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作者的生活轨迹,故事中的角色都中产阶层知识分子,或是教授作家记者、或是音乐家艺术家。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德国、美国,或是欧洲其它地方,其实可能发生在任何现代都市中。
柏林墙的倒下
20年前的今天,柏林墙倒下了。当时的人们,都处于喜出望外,或是震惊迷茫之中,因为实在事出意外,连当时的西德首相都还在国外访问。记得当时我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感觉,是不知如何反应,幼稚地想:“世界从此和平了?”
德国电影系列 Heimat 的导演Edgar Reitz 说,当他的摄制组在拍摄 The Second Heimat时,正好遇到柏林墙的倒下,促成他拍摄第3系列 Heimat 的决定。而 Heimat 3 正是从柏林墙的倒下开始,这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笔记:
23 Sep 2005, 21:12
Heimat 3.1Heimat 3 的第一集是 The Happiest People in the World。开始于1989年柏林墙倒下的那一晚。正好在柏林的Hermann“感到整个城市的悸动”,街上一个陌生的中年人过来拥抱他,泪流满面地喃喃自语“想不到我能活着看到这一天。。。”在看着电视直播人流涌过柏林墙时,Hermann 遇到了分别多年的 Clarrisa。从第二部Heimat 结束到现在已经19年了。重聚后的这对恋人,决定结束到处奔波演出的生活,安顿下来。而Clarrisa找到的“dream house”座落在莱茵河畔的山坡上,就在Hermann家乡附近。Clarrisa从东德请来的技工,把这座被废弃多时的大屋从里到外重新一遍。
确实1989年圣诞节的德国人,可以自称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整个国家沉浸在东西德边界被打通的喜悦中。剧中的东德人Gunnar宣称“5年之内东 西德就会统一!”结果1990年就统一了。当时东德人第一次到西德,还能从银行领到100马克现金。东德技工Gunnar 和 Ugo 第一次进入西德的惊奇、第一次进入琳琅满目的工具商店的喜悦、西德人对来自东部的同胞热忱、有时不带恶意的好奇、有时无意流露出的看不起,很多地方都能引 起我一定程度的共鸣。当年的德国、国家统一、经济强盛、铁幕倒下了、人人都自由了、前景一片光明。
20年过去,原东西德国还是有差别,今晚Channel 4 News 采访一位原东德的记者。他说现在在德国,来自原东西德地区的人还是能看出来。最近 BBC Radio 4 播出系列节目 Under One Flag,讲的就是这个主题,节目中说,在科索沃担任维和任务的德国军队中,一眼就能看出哪些人来自东德,哪些人来自西德,来自东德的军人更守纪律。这位记者还说,对于象他那样来自东德的人,失去的,是一种“同舟共济”(togatherness)的感觉。
前几天BBC Four 重播 Goodbye Lenin,就是带着近乎怀旧的眼光,来看这个“失去的世界”,对于剧中母亲这样的人,那是唯一抓得住,却飞快地消失的世界。
英国新书介绍 #19 (2009年10月19日) Englischer Fussball
Englischer Fussball: A German’s View of Our Beautiful Game
作者 Raphael Honigstein
翻译 Jamie Bulloch
出版社 Yellow Jersey Press (平装版2009年5月1日出版)
页数 240
书名是德语中的“英格兰足球”(English Football),这本书也是从德语翻译过来的,作者是常驻伦敦的德国记者。
这本书再次向我们表明什么是旁观者清,只有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特别是从一个与多年来与英格兰足球爱恨交织的德国球迷的角度,才能解释清楚英格兰足球中让人迷惑的许多特点,比如说:为什么英格兰足球总是崇尚壮汉中卫,打长传冲吊?
这本书既是英格兰足球的历史回顾,更是评析足球(从球员到球迷到媒体)中体现出来的英国的社会阶级意识、男性形象和新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