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上次我在参观英国议会的时候,《卫报》资深政治编辑迈克尔·瓦尔特 (Michael White) 指着墙上的一幅画对我说:“你看,过去下议院议长上任时,都是要被议员们拉扯着强按在议长席上的,因为一旦议会触怒国王,头一个倒霉的就是议长。”
今天的下议院,当然不用担心皇室,议长的脑袋也安全得多了。事实上近三百年来,下议院从未发生国议长被迫下台的事。然而星期二下午,现任议长迈克尔·马汀仅用30秒钟,就打破了这三百年的传统,他宣布辞职了。为了平息英国民众因议员津贴丑闻而产生的愤怒情绪,议长马汀成了替罪羊,被拉出来羞辱示众。
自从《每日电讯报》从5月8日开始逐日公布议员津贴报销账单开始,津贴丑闻已经到了第12天,充斥了新闻空间。每天出现的新一轮曝光,让议员们胆寒,让选民们激动和愤怒。有人说要议员们坐牢,有人说要议员们立刻辞去议席,反对党保守党领袖要求立刻举行大选。选民对议员们的怀疑与鄙视,甚至影响到了对议会民主制的信任,丑闻有可能上升为宪政危机。处于恐慌之中的议员们,则把愤懑之情转嫁到议长身上,指责他没有全力推动议会管理改革,没有为议员们赢得选民信任。在议员的再三“逼宫”之下,马汀只有黯然下台。
英国这两个星期来的政治纷乱局面,在外人看来,颇有小题大做的感觉。以后回头看这段历史,会发现引发这场宪政危机的,并不是什么大规模的贪污腐败。在下议院646名议员中,被《每日电讯报》揭露出来“有嫌疑”的议员不到100名。其中有些是《每日电讯报》误报或是可以解释清楚的;有些是“看上去比较铺张奢侈”――比如报销按摩椅和1千多镑的彩电;有些是没有违反报销条文但不符合其“仅用于议会活动开支”的精神――比如报销自己两个住所的装修开支;真正有违法嫌疑的――比如虚报住房按揭,确是“极少数”。而且议员们再怎么钻空子,每年的报销金额,也不允许超过2万4千英镑的封顶。所以英国议员们的津贴丑闻,虽然暴露了议会报销体制的漏洞,但是其“腐化”程度,在严重性和广泛性上,并没有严重到需要人民揭竿而起的地步。
这一丑闻的后果却是十分严重的。选民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惩罚几个明显的贪污份子,而是到了开始怀疑所有的议员,乃至所有的政客,都是贪婪的骗子的程度。造成今天的局面,议会和媒体都需要负一定责任。议会近年来抗御改革,企图阻止议员津贴报销帐目的公开,这里议长马汀有一定责任。而《每日电讯报》的报道手法,以及其它媒体的跟进,也加深了所有议员都不干净的印象。
但是,对议员津贴丑闻的剧烈反应,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英国民众认为是目前的政治领导阶层把英国从繁荣带向了经济危机。这种愤怒情绪积郁已久,议员津贴丑闻不过是导火索而已。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面前,公众对两种人有着强烈的不满,一种是那些被认为因为贪婪而搞垮金融体系的银行家们,另一种是那些把自己国家引向衰退之路的政客们。银行家们已经被收拾了,但有些政客还在台上。对政客们的最大惩罚,当然就是让他们下台;如果无法通过选举换人,这种愤怒情绪自然会引向其它出口。
欧洲受金融危机最深的国家冰岛,刚刚举行了一次大选,换下了执政70年的独立党。在法国德国等欧元区国家,经济衰退非常严重,但是现任领导人都是几年前才上台,尚有一定民意基础,而且还可以把经济危机的责任推倒英美身上。
在金融风暴“根源”的美国,本来蕴藏着最大的政治危机。但是去年美国的大选,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奥巴马出色的个人形象,加上他“华盛顿局外人”的身份,让他可以给予美国选民一种可以重新开始的信心,奥巴马成功地把选民的愤怒变成了期待。
只有英国首相布朗的身份十分尴尬,他做了十年的财政大臣,是英国经济政策的掌舵人,不能说经济危机“与我无关”,同时他的首相职位,是从前首相布莱尔手中接过来的,是通过“加冕”而不是大选获得,缺少民意基础。对于英国公众来说,银行家走人了,政客们却还是原班人马。他们的不满,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上:一班把英国带向经济危机的人,能放心让他们带领国家走出经济危机吗?
议员津贴丑闻的出现,让英国公众找到了一个宣泄不满和疑虑的机会:原来议员们不仅无力解决经济危机,而且还同时在中饱私囊,与贪婪的银行家们无异。这种看法,不是理智分析的结果,而且对大部份勤恳的议员不公平,但是政治气候形成,情绪的力量往往大于理智。议长马汀的下台,也许可以暂时平息民众的愤怒,但是民众真正期待的是,是国家领导人给予他们走出经济危机的信心。布朗如果想扭转乾坤的话,他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
听说布朗可能下月改组把曼德尔森升至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另谋他职
这次地震真的把布朗吓得把曼德尔森进一步提升来抵御保守党?而米利班德又捅过什么娄子了?在印度的不得体?还是米利班德会威胁到布朗的党魁?
望闻八卦,哈哈
[…] 原文链接:http://taohuawu.net/2009/05/20/speaker-michael-martin/ 2009年5月29日17:00 标签: Michael Martin, 《卫报》, 《每日电讯报》, 下议院, 津贴丑闻, 英国议会 订阅评论 发表评论 | Trackback […]
[…] 已经进入第22天的英国下议院议员(MP)的 expenses scandal 在英国是绝对的头条新闻,但在英国以外的地方,大概更多的诧异英国人的大惊小怪。在对这一事件的中文翻译上,也出现了不同用法。BBC中文网译作“议员浮报开支”,国内一些中文媒体译作“议员报销丑闻”,我一直用的是“议员津贴丑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