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英国从夏令时改回了冬令时。每年夏令时与冬令时的交替,对我来说影响都比较大,因为许多同事和客户的工作地点在东八区,英国夏令时期间,时差是七个小时,现在就成了八个小时,可以用来联络工作、安排会议的时间窗口就变得更小了。
(更多…)newlight 的 Blog
英国文化观察点滴
十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英国从夏令时改回了冬令时。每年夏令时与冬令时的交替,对我来说影响都比较大,因为许多同事和客户的工作地点在东八区,英国夏令时期间,时差是七个小时,现在就成了八个小时,可以用来联络工作、安排会议的时间窗口就变得更小了。
(更多…)疫情期间出门少了,即使出游也不敢走太远,前几个星期有空在英格兰中部和北威尔士几处转了转,算是完成了一趟英国境内游。其中一处是位于约克郡的温特沃斯城堡(Wentworth Castle),这地方虽然叫城堡,其实是一座乡村大屋加上周围的大花园和鹿园(deer park)。
(更多…)上次写《海边的克里斯蒂娜》时未收入的几张照片。
前两张显然时与那一组海滩照片同时拍摄的。我看到网上有人说根据背景,这组照片并不是在Lulworth Cove拍摄,而是在约2公里远的另一处沙滩Durdle Door拍摄。对于像我这样从来没去过这两个地方的人来说实在无法判断。
我以前爱用彩色幻灯片摄影,自从手机成为最常用的拍照工具后,也成了手机随手拍一族。不过和许多人一样,我对摄影历史了解甚少,曾以为彩色照片是二战以后的发明。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组老照片,主角是一位金发红衣少女,在无人的海边徜徉。看介绍说这组照片摄于1913年,我的第一反应是它们一定是经过着色处理后的黑白照片,再仔细读下去,却发现照片修复者一再强调:这些照片原来就是彩色照片,他的工作是用数字技术恢复消褪的色彩,而不是给黑白照片添上颜色。
(更多…)最近英国的“封城”措施已渐渐放松,博物馆美术馆重新开放。英国国家美术馆今年的重头戏《提香:爱·欲·死》(Titian: Love, Desire, Death)终于可以跟公众见面了。这场艺术盛宴本来应该在今年3月开幕,却赶上“封城”只能闭馆,好在展览日期现已延长到明年1月。
(更多…)最近听了英国作家兼电台主持人莎拉·迪南(Sarah Dunant)为BBC电台4台做的一个广播节目,其中她提到自己今年年初到意大利北部城市曼托瓦(Mantua)的公共档案馆阅读历史资料的故事,非常有意思。档案馆存放了大量伊莎贝拉·德斯特(Isabella d’Este)的信件,这位嫁给曼托瓦城邦之主的侯爵夫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云人物,据说光采照人、风度优雅,而且博学多才、支持艺术又喜爱时尚,是当时贵族妇女争相模仿的对象,有一种说法称伊莎贝拉还是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模特。更重要的是,她还有高超的外交和政治技巧,在丈夫外出征战和儿子未成年期间,常以摄政王身份治理城邦,甚至在曼托瓦遭受军事威胁时,成功率众保住了城邦地盘。
(更多…)英国“封城”期间所有公共娱乐活动取消,许多艺术表演转到网上。英国国家剧院原本就有一个“剧场直播”(NT Live)节目,观众可以在电影院内观看现场直播的剧场演出。疫情期间,剧场和电影院都关门了,于是国家剧院把过去录制好的剧场直播节目放到网上,并且采用逐步推出、定点播放的方式,形成一种观众在一起欣赏同一场演出的仪式感。
(更多…)本文写于3月底,最近得知爱丁堡皇家剧院已决定关闭停业,至少要到明年才会重新启用。
前一阵子英国还未全面关闭餐饮娱乐场所时,到爱丁堡市中心的兰心剧院看了一场奇特的演出。说实在的那算不上正式演出,而是所谓的“读剧”。舞台上只有一把椅子和几件简单的道具,演员穿着平时的衣服,没有化妆,手里拿着剧本读台词,配以走台和肢体语言,有时还会跟着现场一位苏格兰民歌手的配乐唱几句。
但是演出依然出神入化,观众看得津津有味。那天的剧目之一是根据明末政治人物和戏剧家阮大铖的剧本《春灯谜》改编的舞台剧,作为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中国经典戏剧翻译项目的一部分,由精通中国历史文化的英国学者夏丽森(Alison Hardie)翻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