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松鼠在啃你的互联网》
网络上时有“一句话证明你……”的游戏,上次在新浪微博上看到的是“一句话证明你上网够早”,不少人举的例子是当年玩的纯文字网络游戏,或是“猫”(调制解调器)拨号的声音等等。我想起的一个例子,是当年在香港读书时,香港教育科研网出口美国的网络端口从128kbps升级到256kbps后的狂喜。现在这个速度只是普通家庭上网速度的一个零头,当年可是让人觉得是光速了。
newlight 的 Blog
约三周前应《两岸传媒》杂志写了一篇有关BBC应Jimmy Savile事件所面临的危机,我的观察角度主要是BBC的编辑自主,全文如下。
上个星期这一事件的发展急转直下,最终导致上任才一个多月的BBC总裁 George Entwistle 在周六辞职。事件的导火线是Newsnight 上周五(11月2日)播出的一段调查报道,指称一位1980年代曾是撒切尔政府内阁成员的保守党大佬曾多次在威尔士北部城市 Wrexham猥亵儿童。尽管节目未点名,但网上很快开始猜测流传这人的姓名。这段报道也许是Newsnight节目希望在Jimmy Savile事件后挽回声誉,但问题是节目中的主要证人竟然认错了人,而且节目编导在播出前没有求证。更为严重的是虽然在节目播出前Twitter上已经传了很久,BBC总裁 George Entwistle 对这一触及敏感话题的报道却不知情。整个事件确实只能归结为是BBC新闻调查的失误,BBC管理层的失职。
在节目播出一周后,Newsnight在节目中道歉,当天的主持人 Eddit Mair 在节目最后的告别语是“下次节目将在下周一播出……也许吧”。Newsnight这个声誉卓著、影响力很大的老牌节目,能否生存下去现在都是一个疑问。谁来当BBC总裁现在也是很大一个问题,BBC信托会主席彭定康称要尽快找到继任人,问题是原先的候选人,比如BBC新闻总管 Helen Boaden现在正因Newsnight 的Jimmy Savile事件接受质询,一下子很难找到合适的候选人。与此同时,甚至有人声称要彭定康辞职,BBC的这场危机,真的要赶上 Hutton Inquiry了。
今天的《卫报》副刊G2上,发表了《卫报》驻北京记者Jonathan Watts的长文,回顾他在中国10年的报道经历。我一直喜欢他写的报道,他离开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很凑巧的是,我读到的他的第一篇文章,是2003年他被派往中国之前,从日本发回的最后一篇报道,当时他是《卫报》驻日本记者。相比于日本,中国的经济社会变迁的速度是惊人的,许多重大事件正在或即将在这里发生,这正是促使他来到中国的原因。
2012年度奥威尔奖(Orwell Prize)结果揭晓。获得图书奖的是Toby Harnden 的 Dead Men Risen ,获得记者奖的是《卫报》的Amelia Gentleman ,获得博客奖的是Rangers Tax-Case。奥威尔奖还向去年去世的英国记者Christopher Hitchens颁发了一个纪念奖,他虽然曾被称为是乔治奥威尔的继承人,但身前却从未获得过奥威尔记者奖或图书奖。
Dead Men Risen 写的是驻扎在阿富汗的威尔士近卫军(Welsh Guards)的故事,作者是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Toby Harden,书中记述的是许多士兵的亲身经历,对政客和军队上层都有强烈的批评。因时效性太强,涉及英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本书出版前已通过英国国防部的审查,但在第一版印好之后,国防部再次要求审查,这时就不得不花了15万英镑买下所有2万4千本印好的书,抽掉了部分内容之后,由出版社再次印刷出版。今年的提名作品中包括蓝诗玲(Julia Lovell)的《鸦片战争》(The Opium War)。
Amelia Gentleman 是《卫报》的社会事务记者,报道的大部分是英国的社会问题,接触的大部分是社会底层的人群:依赖于国家福利生存的人,福利欺诈者,照顾老人残疾人的护工,问题青少年等等。
获得博客奖的的Rangers Tax-Case主题是苏格兰足球俱乐部格拉斯哥巡游者队(Glasgow Rangers)因税务问题而面临破产的过程,其中有对财务丑闻的详尽调查。
前两天刚刚交了了一年的电视执照费(TV Licence)145.50英镑。英剧迷在欣赏英剧的时候应该感谢我 :),就是这一点点的电视执照费攒起来给BBC提供的资金。我是电视执照费的支持者,这一点税,换来实实在在的好节目,比如正在播出中的《冰冻星球》(Frozen Planet),BBC Four引进的一系列欧洲电视节目,值了。当然电视执照费供养的不光是BBC的电视频道,还有10几个BBC的广播频道,包括我常听的 BBC Radio 4,如果没有电视执照费,很难想像这样的电台靠商业运作可以存活。
最近的一则消息是美国的PBS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登陆英国了。这个号称是“美国的BBC”的频道其实经费只有15%来自政府,其它要靠自筹,在资金上就完全不能和BBC比了。PBS登陆英国上的是Sky的卫星,而且是收费频道,恐怕很难在英国获得大批观众。
TV Licence 的征收其实有个漏洞,因为按照规定,你必须是电视节目播出时同步收看,这才需要交电视执照费。这在过去不是问题,电视机是收看电视节目的唯一途径,即使是用录像机录节目,也算是同步收看。但是自从网络电视“追看”(catch-up)服务流行之后,许多人是通过网络看电视节目,不算同步(live)。BBC的iPlayer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网络服务,但如果你只用 iPlayer,家里没有电视的话,是不需要交电视执照费的。
这个星期《卫报》发布了iPad版本,可以阅读《卫报》的印刷版本,定价是每月9.99英镑。《卫报》推出iPad版比它的竞争对手慢了一拍,《泰晤士报》去年5月就已经推出iPad版,《每日电讯报》5个月前也推出了iPad版,定价都是每月9.99镑。
《卫报》是网站免费的积极倡导者,但并不是说网站内容在所有平台上都免费,推出收费的iPad版,自然是因为苹果产品的用户更习惯于使用收费服务。
英国报纸销量连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5-10%左右,根据9月份的销量统计,英国的全国性报纸中,只有《金融时报》销量比上个月有所上升(3.8%),《独立报》推出的瘦身版报纸 、售价仅为20p的 i 的销量也开始下跌了,但其销量(超过18万)还是比《独立报》(不到18万)高。
在这一困境中,英国报纸不得不努力寻找某种收费的途径。《泰晤士报》是第一个在网站上升起“收费墙”(pay wall)的全国性报纸,在去年6月艰难的起步之后,现在数字版订阅人数已经达到11万人。《独立报》也即将开始网站收费尝试,将对英国以外的网站用户收费。其它不打算网站收费的报纸,就在 iPad这样的平台上动脑筋。
为《深圳特区报》写的上周英国图书出版动态,发表时的题目改成了《热销的传记》,不过Julian Assange的这本非经授权的传记卖得很差,第一周只卖出了644本。
每年进入第四季度,英国图书市场上精装书的销量就会上升,主要原因是顾客已经开始为圣诞节做准备,而精装书往往能成为圣诞礼物。这些精装书中,最受欢迎的是实用类的非小说类图书以及名人传记。在上周的英国畅销书排行榜上,刚刚出版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2012版》马上升至非小说类精装版排行榜的榜首,这本书每年更新一版,在年底推出,多少年来依然非常受欢迎。
上周的英国图书排行榜上出现了一批借影视作品热销的图书。英国ITV电视台去年推出历史剧《唐顿庄园》好评如潮,最近刚在美国获得艾美奖最佳迷你系列剧奖,与此同时第2季正在英国播出,于是由这部电视剧的编剧朱利安•费罗斯的侄女杰茜卡•费罗斯(Jessica Fellows)编著的《唐顿庄园的世界》(The World of Downton Abbey)也成了抢手图书。这本书是电视剧的官方伴随读物,有大量的历史背景、演员采访、幕后花絮、服装道具细节等等。
以下是为《南方都市报》写的一篇评论,讨论一下骚乱期间英国首相卡梅伦“管制社会媒体”的提议以及英国社会的反应。《南方都市报》评论版编辑阿登这几年一直鼓励我写作,还经常提供话题建议,我们还时不时就有关议题开展讨论。能遇到这样一个好编辑真是福气。阿登马上要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硕士课程,相信在新的环境中,一定能学到不少东西,对今后的事业大有进益。
英国发生骚乱之时,当地媒体除了大量报道骚乱进展和波及地区之外,也会提及一下世界各地对英国骚乱的看法。其中一则来自中国的报道是《环球时报》上的文章,赞扬英国在管制社会媒体上“现在态度变了”。几天之后,我在财经网看到文章指称“卡梅伦遭中文媒体曲解”,他提出的是禁止策划犯罪活动者使用社会媒体,而非关闭社会媒体。
财经网的认真态度值得赞赏,卡梅伦的这番讲话是在骚乱发生后,在紧急复会的英国下议院有关骚乱的辩论中提出的。他确实只是提出政府会与警察、情报机构和企业界讨论在骚乱发生时是否应该禁止骚乱组织者使用社会媒体。
然而在这件事上,如果把讨论集中于卡梅伦具体提出哪些政策来“管制”社会媒体,实在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忘记了在英国这样一个权力制衡相对完善的社会,英国首相想干什么,并不等于他就可以做得到;即使是他有权这么做,在这样敏感的问题面前,也存在着一个说服公众获得支持的问题。所以即使卡梅伦想管制社会媒体,也没有那么简单。英国政府已经拥有紧急执行权,可以关闭手机信号站等通讯设施,但这么做产生的政治风险和舆论压力,会让政府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 Metropolis Daily 南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