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间谍

英国新书(125):二战中的秘密战场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二战中的秘密战场

本周在英国公映的007新片《鬼影帝国》(Spectre)中,喜欢“与敌人眼对眼”的007再次被视为是一个老古董,在网络监视无所不在的“后斯诺顿时代”,传统意义上的间谍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实靠间谍亲自收集情报,还是侦听破译密电获取信息更为有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已经是一个话题,事实上两者相互补充,都无法取代对方。

书名:《秘密战争》(The Secret War) 作者:马克斯•黑斯廷斯(Max Hastings) 出版社:William Collins 出版时间:2015年9月10日

书名:《秘密战争》(The Secret War)
作者:马克斯•黑斯廷斯(Max Hastings)
出版社:William Collins
出版时间:2015年9月10日

英国著名记者和军事历史学家马克斯•黑斯廷斯(Max Hastings)的新作《秘密战争》(The Secret War)中讲述大量二战中的间谍战和破译战的故事。黑斯廷斯相当多产,近十几年来,几乎每一两年都会出版一部作品。他拿手的题材是两次世界大战,上一部作品《1914年的灾难》(Catastrophe 1914)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主题,今年的《秘密战争》则选择了二战中的间谍战、破译战和游记战作为题材。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92):朋友与叛徒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朋友与叛徒

书名:《朋友圈内的间谍》(A Spy Among Friends) 作者:本•麦金泰尔(Ben Macintyre) 出版社:Bloomsbury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书名:《朋友圈内的间谍》(A Spy Among Friends)
作者:本•麦金泰尔(Ben Macintyre)
出版社:Bloomsbury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英国间谍机构MI6有时候会在报纸上做广告鼓励报名,每次的设计都颇有新意,让人争相议论传播。MI6有自己的网站,一眼看去和其它的政府网站没什么差别,在二十一世纪,连当间谍也平民化了。

过去可不是这样,记得在英国著名间谍小说作家勒卡雷(John le Carré)的小说中,曾经提到在牛津剑桥等大学里,有所谓的“星探”,即一些和MI6关系密切的人士,负责向MI6推荐合适的人选。有志当间谍的年轻人必须通过这些“星探”介绍,如果是自己找上门去,那连门都找不着——直到1994年,MI6的存在才被正式认可。

所以过去英国的间谍都来自一个狭小的社会阶层,有相似的背景:出身于上流社会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在寄宿私校长大,在牛津或者剑桥上大学,在军队、外交部或是报社呆过。在过去,这些人是属于所谓“生来的统治阶层”,一切教育和练历,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统治者”。有这样背景的人,当然不可能出卖国家,是最可靠、最有能力的间谍。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72):英美情报机关的“特殊关系”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英美情报机关的“特殊关系”

书名:《我们信任间谍》(In Spies We Trust)
作者:罗德里•杰弗里斯—琼斯(Rhodri Jeffreys-Jones)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自从今年5月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联合刊登了斯诺顿泄露文件中有关美国情报机构大规模监听网络通讯活动的新闻之后,许多被牵涉的国家,如德国、巴西、法国等,都对美国情报机构监听本国公民网络通讯的行为做出了高调抗议,有时候是直接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抗议,唯独英国政府,没有抗议也没有否认,却不断表示“一切都合法,一切都受到适当监督”云云,还试图对独家刊登这一系列新闻的《卫报》施加压力。据《卫报》主编艾伦•拉斯布里杰(Alan Rusbridger)说,一名白厅高级公务员多次联络他,声称代表首相府,给他两个选择:要么交出所有文件、要么自行销毁文件,并以上法庭来威胁。最后拉斯布里杰决定销毁文件,他邀请了这名“形色谨慎”的公务员来到《卫报》的地下室,当着他的面砸烂了一台存着所有文件的苹果笔记本。虽然拉斯布里杰一再解释被销毁只是一套拷贝,《卫报》将在纽约继续报道斯诺顿泄露的文件,但是这名公务员完全听不进去,满意地走了。

(更多…)

英国图书出版动态(2):圣诞礼物烹饪书、MI6的非官方历史

《深圳特区报·阅读周刊·新年的礼物书

有两种书是最合适买来作为圣诞礼物的,一种是名人传记,另一种是实用类精装本图书,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由电视名厨主笔的烹饪类图书。在英国的电视名厨中,最具号召力的应该是杰米•奥利弗(Jamie Oliver)了。这个笑容灿烂的年轻厨师把电视烹饪节目变成了老少咸宜的主流节目,他的烹饪书也是卖的最好的。新书《杰米的大不列颠》(Jamie’s Great Britain)配套他在英国电视四台(Channel 4)的同名烹饪节目出版,节目中介绍了正宗的“英国菜”,以英国本地出产的食物,用传统或是引进的烹饪方式制成的佳肴,而且如果一步步照做,即使是生手也能做得八九不离十,这正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这本书刚一出版即在非小说类精装本排行榜上排名第三,一周销量达1万5千本。

BBC与这个节目打对台的是《不列颠大烤会》(Great Britain Bake Off),由12名业余选手参加烤制食品比赛,结合了烹饪和选秀节目的特色,大受观众欢迎,配套出版的图书中收集了120个烤制食品菜谱,同样非常畅销。

(更多…)

2010年最喜欢的几本书

在2010年的英国新书系列中,我最喜欢的两本书分别是 Hilary Spurling 的 Burying the Bones 和 Ben Macintyre 的 Operation Mincemeat

Burying the Bones 是英国著名的传记作家 Hilary Spurling 为美国女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写的传记。这本书实际写的是她的前半生,即“赛珍珠在中国”的故事。Hilary Spurling 擅长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寻找激发这些人创作的生活经历。在这本书中,她同样花了大量篇幅,详细叙述了赛珍珠的童年、她的传教士父亲、她饱受磨难的母亲、被疾病夺去生命的兄弟姊妹。除了父母是外国人之外,她童年所受的苦难,与许多同时代的中国孩子没有太多区别,赛珍珠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是中国人,长大后说自己“从感情上讲我是中国人”,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话,而且也让她从此看不起同时代的中国城市知识分子,认为那些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农民的苦难。

这是一本相当细致、也相当感人的书,作者对书中的主角显然也是充满着感情。在2010年爱丁堡图书节上,当她谈到赛珍珠在中国不被认同,在几十年之后终于被评为“中国人民的十大国际友人”时,语带哽咽。

Operation Mincemeat 是英国记者、作家 Ben Macintyre 写的二战历史故事,其曲折离奇程度不亚于一部精彩的间谍小说。二战后期,当盟军准备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时,为迷惑守备地中海沿岸的德军,决定诱骗德军相信盟军的进攻方向是撒丁岛和希腊。海军情报局想出来的一个异想天开的点子,让一位身携登陆计划“机密文件”、坠机身亡的英国军官马丁少校的尸体被冲上西班牙海滩,再让德国情报部门得到这些文件。西班牙是中立国,所以德国人要得到这些文件还要费些周折,而英国人既要显得很着急地夺回文件,办事又不能效率太高。整个故事牵出来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间谍战的错综复杂。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除了故事精彩之外,还因为作者写得既认真又生动。每个人物都有背景来历,性格举止往往是栩栩如生,然而资料扎实,不是靠凭空想象。人物脉络亦十分有趣,比如投放“马丁少校”尸体的英国潜艇,后来还参加了西西里登陆战。

(更多…)

英国新书介绍 #44 (2010年4月26日) Operation Mincemeat

2010-02-01. Operation Mincemeat

Operation Mincemeat: The True Spy Store that Changed the Course of World War II
作者 Ben Macintyre
出版社 Bloomsbury (精装本2010年2月18日出版)
定价 416页
页数 £16.99
ISBN 978-0747598688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故事,是在看了1956年拍摄的英国电影 The Man Who Never Was 之后。过后才知道这部情节曲折离奇的二战间谍电影,是基于史实改编,而且这一行动的策划者,还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之一,而且还在其中客串了一个配角。

故事发生在1943年初,盟军准备在西西里岛登陆,夺取意大利。为了分散地中海北岸的德军防守力量,英军情报机关决定策划一场骗局,让德军认为盟军将会登陆希腊和撒丁岛,西西里岛只是盟军登陆行动的佯攻地点。海军情报官 Ewan Montagu 和MI5的Charles Cholmondeley 想出来的计划,是让一具“海军陆战队少校”马丁(William Martin)的尸体冲上西班牙海岸。西班牙二战时是中立国,也是各方间谍活跃的地方。英国人的估计是,“马丁少校”身上携带了三份“机密文件”,会很快落入德国间谍手中,如果德军相信这些文件,就会认定西西里岛是盟军登陆的佯攻地点,从而减少防守力量。

(更多…)

The Quiller Memorandum (1966)

看了一部老片 The Quiller Memorandum (1966),是把故事设在60年代西柏林的间谍片。在故事情节上乏善可陈,英国的MI5,却派了一个美国人 Quiller 到西柏林调查新纳粹的兴起,这个 Qiuller 既不酷也不精,是有点大大咧咧的傻,许多情节莫名其妙,即使在间谍片的设置中也说不通,电影编剧还是后来得了诺贝尔奖的Horald Pinter。但是电影中颇有几位名配角,演大反派的是瑞典演员,主演《第七封印》的 Max von Sydow,演英国特工头目Pol的是主演《桂河大桥》的 Alec Guinness,当然最夺目的是女主角大美人 Senta Berger。Senta Berger 是奥地利演员,不过也曾演出过不少英语片,和当时不少好莱坞名角配过戏,最著名的是1977年的二战电影《铁十字勋章》(Cross of Iron)。她后来还成为了德国电影学院主席。

这部电影中展示的,是另一个时代的西柏林,是在都市=塞车+人头汹涌之前的时代,建筑矗立于空旷的都市中,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的清冷、校园的温暖、游泳池的古典装饰带来的怪异、新纳粹“老巢”的阴暗、没有特色的新建筑的枯燥无情,摄影机似乎把建筑的性格都一一展示了出来。

不过这部电影让人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电影配乐家 John Barry 创作的主题曲《星期三的孩子》(Wednesday’s Child),优美、忧伤、渗入人心、让人无法忘记。据这个网站介绍,这首主题曲后半段背景中那悠悠扬扬的声音来自一种奇特的电子乐器 Flexatone。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