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赛珍珠的中国世界

这是为《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7月号写的赛珍珠传记 Hilary Spurling 的 Burying the Bones,以及闵安琪的小说 Pearl of China 的书评。Hilary Spurling 将会参加8月份的爱丁堡图书节

英国传记作家希拉里•斯波林(Hilary Spurling)善于从艺术家的生平中找寻他们的创作根源,她为马蒂斯写传记时,成功地捕捉到了这位法国画家宁静外表下的心灵波澜,受到高度评价。近几年来她一直在致力撰写美国女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的传记,在今年3月出版。这本名为《埋骨》(Burying the Bones)的传记专注于赛珍珠从童年到凭《大地》(The Good Earth)成名之间的经历,正如副标题《赛珍珠在中国》所指,这本传记的重点是赛珍珠在中国的岁月。

赛珍珠的人生,如她自己所说,有着两个世界:一个是中国人的世界,一个是美国人的世界。当她在中国人的世界中时,她的说话举止、思考感受都和中国人一样。这两个世界是如此的不同,在人生和价值观上充满了矛盾,当她置身于美国人的世界中时,不得不关上通往中国的大门才能得以平静。拥有这两个分裂的世界,是她童年与成长经历所致。在成年之后,她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打开这扇大门,让美国人认识中国、理解中国人。

赛珍珠1892年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还在襁褓中的她就随父母来到中国。她的父亲赛兆祥(Absalom Sydenstricker)是一个虔诚执着的基督教美南长老会的传教士,他不愿意呆在大城镇,于是先去了清江浦(现属淮安市),后来又搬到镇江。常年独自行走乡村传教,赛兆祥把家庭责任完全丢给了妻子凯莉(Carie)。面对贫困和疾病、战乱和土匪、乡民的无动于衷甚至敌意,凯莉被折磨得心衰力竭,她的7个孩子中,有4个还没长大就病死在中国,7岁的赛珍珠就已经目睹了弟弟的生病和早逝。凯莉无力照顾赛珍珠,所以她从小是被女佣王阿妈带大,吃中国饭菜,穿中式童装,和中国孩子一起玩,开口说的是当地土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赛珍珠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只不过长着一对“不自然”的大眼睛和一头难看的“黄头发”而已。

这样的童年,给赛珍珠带来了与其它白人完全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这本书的书名,来自于她对童年的回忆:在乡野间看到被弃女婴的尸骨,她会悄悄地把那些白骨掩埋起来。那些被掩埋的白骨,成了她经历的所有恐惧与苦难的代名词,对于成年之后的她,这些既是挥之不去的痛苦,也是创作冲动的源泉。

这些经历,让她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是对天灾人祸的无力感,以及对中国农民生活习惯的认同。她的作品最独特的地方,是既没有西方传教士在道义上的居高临下感,也没有中国城市知识分子对农民的鄙视疏远或是过分美化。

在母亲的努力争取下,赛珍珠被送回美国接受大学教育。18岁的赛珍珠入学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Randolph-Macon Woman’s College)时,穿着母亲做的宽大裙子、镇江裁缝照着过期美国杂志做的外套和皮鞋。在同学们眼中她是个怪物,时髦的女孩子们“一群群地过来盯着我看”,中国是她的故乡,却是一个落后无知到不可救药的遥远国度。斯伯林说,在这里赛珍珠体会到了中国人遭遇这种对待时会产生的无法置信、愤慨和耻辱感。

赛珍珠能写成《大地》,有她第一任丈夫、农学家卜凯(John Lossing Buck)的功劳。婚后两人搬到了安徽宿州,卜凯执着于调查中国农村的土地、灌溉和经济,赛珍珠很快参与了丈夫的工作。这是她成年后第一次全面接触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她的语言能力和对农民的认同,为卜凯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也为她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大地》的故事就发生在宿州(书中称为南徐州),男主角王龙有着卜凯的王姓助手的影子。在宿州的两年,除了让赛珍珠更加了解中国农民生活之外,还让她再次感受了平民对战乱的恐惧,了解中国妇女的处事方式和她们所遭受的苦难。

1920年赛珍珠随丈夫搬到南京任教时,开始写一些有关中国的散文和短篇小说,但她真正全心投入写作,是在1930年从美国回到南京之后。一方面是生活所迫,因为不得不把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卡罗送到美国的私人疗养院,费用昂贵;另一方面是她想用忙碌的生活冲淡对女儿的思念和愧疚。《大地》和她许多作品一样,都是在长期积累之下很快地写完的。与此同时她还完成了儿童读物《少年革命家》(The Young Revolutionist)并开始《水浒传》的翻译。

赛珍珠从童年到成人的种种经历,常常投射在她的作品之中,但是她的成功,还有赖于丰富的想象力和讲故事的能力,这也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她小时候母亲凯莉经常讲述美国家乡的故事和传教时的种种传奇历险,反复讲述之后的版本,变得越来越生动曲折,以至于多年之后,赛珍珠和她妹妹格蕾丝(Grace)都能一字不差地回忆起这些故事。小时候跟着王阿妈,赛珍珠听了许多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地方戏曲,长大之后开始读中国经典小说,在写作上吸收了中国小说戏曲中的许多结构元素和表达方式。她的英语阅读十分广泛,自称7岁时就读完了父母书架上的所有书本,喜欢小说,最爱的是狄更斯。斯波林认为,让赛珍珠沉迷其中的,是小说中梦幻般的纯洁,与丑恶的现实之间的分裂。这一分裂从她母亲的故事中已经开始,最后形成的是赛珍珠人生中的另外“两个世界”:想象与现实,投入想象的世界是她逃避现实的手段。

《大地》是赛珍珠的第二本小说,也是最成功的一本。1931年出版之后,即被有众多读者的“每月书选”推荐,连续两年名列畅销书榜首,以后一直未下架过。这本书的成功,还为赛珍珠赢得了1932年的普利策奖和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大地》的最大贡献,是为普通的美国民众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中国农民和他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中国农民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耕作传统与家庭关系,对当时的美国读者来说,是如此奇异,然而在赛珍珠笔下,却又如此真实和自然,美国读者对书中这些不识字、面朝黄土背朝天却又坚忍顽强的中国农民产生了关怀与认同。斯波林指出,在当时的西方,特别是美国,在潜意识上存在对中国文化的全面否定。《大地》的成功,为改变这种观念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时另一位在做着同样努力的,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夫人海伦曾经评述到,在当时的美国,几乎没有人对中国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对中国人只有歧视与排斥。赛珍珠的《大地》打破了这一局面,几乎是当时唯一成功的例子。

奇怪的是,尽管赛珍珠的作品在美国一直大受欢迎,却不被文学界所重视。斯波林认为,这可能与她坚持写“通俗小说”的立场有关。赛珍珠从来都认为让更多的读者看到她的小说才是最重要的。在她后期的小说中,还有把英语流行小说的结构搬到中国故事中的倾向,这可能在评论者看来缺乏文学价值。

赛珍珠在中国面对的是另外一种敌视态度。在《大地》成为畅销书之后,在中国出现了多个翻译版本,然而海伦•斯诺却观察到,在中国,无论是传教士、知识分子、还是她课堂上的学生,无不对一个外国人暴露中国的贫困和落后感到不满。即使是赛珍珠推崇的鲁迅,也说过“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

其实赛珍珠对于当时中国的城市知识分子,也有不以为然之处,特别是那些家境优裕、在西方接受教育、看不到农民苦难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赛珍珠觉得他们既不了解中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却有着一种为民做主的优越感,就象西方的传道士往往鄙视农民习俗,却有着宗教上的优越感一样。在给朋友的信中,赛珍珠曾批评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个“远离普通人生活的知识分子想象中的一个洋车夫的所思所感……我不相信那是真实的”。

对老舍的私下批评算是温和的,赛珍珠对另一些中国作家的批评,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尖刻。其中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徐志摩。在旅美华人女作家闵安琪(Anchee Min)以赛珍珠生平为背景的小说新作《中国之珠》(Pearl of China)中,赛珍珠十分欣赏徐志摩的才华,两人在南京相遇后,更产生了爱慕之情,开始了一段秘密恋爱。徐志摩还阅读了《大地》手稿,对赛珍珠的文学才华加以赞赏,并鼓励她继续写作和出版。

但是在《埋骨》中,斯波林认为徐志摩与赛珍珠之间发生恋情既没有实证和见证人,也缺乏可信度。当时的赛珍珠确实可能被徐志摩的风采所吸引,她自己也不讳言在小说中把他的形象写入了角色中。但是多年之后,赛珍珠却以徐志摩为典型来形容当时中国文坛的肤浅和“恶心的浪漫化”倾向。赛珍珠的这些看法,不完全是文人相轻,而是因为她一直认为中国的精英阶层,包括高谈阔论或是风花雪月的知识分子在内,极少有人像她那样真正地理解和体会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所遭受的苦难。

赛珍珠人生经历丰富而复杂,但是在她人生的“多重世界”中,中国人的世界始终是最重要的一个,她在1933年就公开说过“在出身上我是美国人,在感情上我是中国人。”斯波林认为,赛珍珠的作品在20世纪对中国形象所产生的影响,可以等同于她最崇拜的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对伦敦形象所产生的影响。但是能否说服中国人接受这一观点,就不得而知了。

2010-04-20. Burying The Bones, Hilary Spurling

《埋骨:赛珍珠在中国》
Burying the Bones: Pearl Buck in China
作者 Hilary Spurling
出版社 Profile Books (精装本2010年3月25日出版)
定价 £15.00
页数 352 页
ISBN 978-1861978288

2010-06-10. Pearl Of China

《中国之珠》
Pearl of China
作者 Anchee Min
出版社 Bloomsbury Publishing (平装本2010年5月3日出版)
定价 £11.99
页数 288 页
ISBN 978-1408801826

2 Comments

  1. […] 她最出名的作品是为法国画家马蒂斯写的传记,今年刚出版的《赛珍珠传》(原名《埋骨》Burying the Bones)也受到广泛好评。在讲座上,她除了简单地回顾赛珍珠的生平外,主要说的是她写这本书的心路历程。 […]

  2. […] Burying the Bones 是英国著名的传记作家 Hilary Spurling 为美国女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写的传记。这本书实际写的是她的前半生,即“赛珍珠在中国”的故事。Hilary Spurling 擅长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寻找激发这些人创作的生活经历。在这本书中,她同样花了大量篇幅,详细叙述了赛珍珠的童年、她的传教士父亲、她饱受磨难的母亲、被疾病夺去生命的兄弟姊妹。除了父母是外国人之外,她童年所受的苦难,与许多同时代的中国孩子没有太多区别,赛珍珠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是中国人,长大后说自己“从感情上讲我是中国人”,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话,而且也让她从此看不起同时代的中国城市知识分子,认为那些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农民的苦难。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