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迪拜刺杀案:现实与虚构

迪拜的神秘刺杀案,之所以让人马上与摩萨德联系起来,一方面是因为Mabhouh是以色列的敌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刺杀的手法很象摩萨德。

看过一部BBC拍摄的讲述核武器历史的剧情纪录片系列 Nuclear Secrets (2007),其中一集说的是以色列的核武器研制。1986年一名参与了以色列核弹计划的前技术人员 Vanunu 来到伦敦,向《星期日泰晤士报》提供了资料证据。但是就在《星期日泰晤士报》准备发布独家报道之前,Vanunu 忽然失踪,几周之后以色列官方宣布已将其关押收审。原来Vanunu 在伦敦结识了一个美女美国游客Cindy,《星期日泰晤士报》编辑警告他这可能是摩萨德的圈套,Vanunu不以为意:“是我主动搭上她的”。在Cindy的劝说下,两人一起去罗马渡假,刚到Cindy“弟弟”家中,摩萨德特工就在房间里等着呢。摩萨德这么做,据说是为了给英国政府面子,不在伦敦地面公然绑架,Vanunu算是“自愿”离开英国的。

当然这不过是摩萨德在海外的秘密行动中比较温和的一次,电影 Munich中的刺杀案血腥得多。摩萨德从未放弃刺杀对手,以前是巴解、现在是哈马斯成员,只要认为是手上有血债的,或是有威胁的“恐怖份子”,都不放过,这也是以色列人一直为自己辩护的理由。

这次刺杀行动,以色列官方照例不承认也不否认,一些前特工,则频频出现在媒体上,有些说是摩萨德干的,有的则称肯定不是,今晚 Channel 4 News 上一名前特工坚称摩萨德不会做这么傻的事,一定是其它恐怖份子陷害。这种一贯的混淆视听的做法,据说是故意为目标制造不安全感。

迪拜刺杀案中的假护照,很容易让人想起电影 The Bourne Identity 中的一幕:失去记忆的Jason Bourne 循着缝在身上的瑞士银行账号,打开属于自己的保险盒,里面除了手枪现金外,还有一堆各国护照,每份护照名字不同,但都贴着他的照片。

更有意思的是电影《豺狼的日子》(The Day of the Jackal,是1973年那个经典版本,不是1997年重拍的那个)。这是根据英国作家 Frederick Forsyth 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其中花了不少篇幅,详细描述杀手 Jackal 是如何根据公开资料,编造一个假身份,获得一份“真”的英国护照;然后是他如何在机场寻找与自己相貌身材相似的人,然后盗取其护照作为备用的经过。

今天以色列驻英国大使被“邀请”到英国外交部,会见了一名公务员谈话之后表示“没什么可说的。”虽然英国外交大臣David Miliband 在公开表态中用了“令人愤慨的”(outrage)这样的词形容英国公民的护照被用于刺杀行动,但是会见的低规格――出面的甚至都不是次长级的,是“邀请”(invited)而不是“召见”(summoned)都让外界觉得英国政府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One Comment

  1. […] 原文链接:http://taohuawu.net/2010/02/18/dubai-assasination-2/ 2010年2月19日01:12 标签: Vanunu, 以色列, 摩萨德, 迪拜 订阅评论 发表评论 | Trackback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