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英国出版动态(31):老北京的谋杀案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英国人写北平谋杀案

历史作品中,既有写大时代风云的,也有关注凡人琐事的。以历史上的社会新闻作为线索一直是历史作品中一个颇受欢迎的分支。前两年英国女作家凯特•萨默斯凯尔(Kate Summerscale)写的《温彻先生的怀疑》(The Suspicions of Mr Whicher)以1860年发生在英国的一桩儿童谋杀案为线索,出版后大受欢迎。书名中的温彻先生是当时调查此案的一名警探,这桩案子从未侦破,一直是当时的热门社会新闻,还引发了维多利亚时代侦探小说的热潮,30年后福尔摩斯这个人物诞生了。

最近在英国出版的一本非小说类历史故事,也是以一桩谋杀案作为主线,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七十多年前的北平城。作者以轰动一时的一桩外国人谋杀案为线索,搜集各方素材,讲述了案件的发生、侦缉、家人追凶的不懈努力,既是一桩悬疑事件,又让人对当时北平的外国人圈子有了更为真切的了解。

作者保罗•弗伦奇(Paul French)在后记中写道,此书的灵感来自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有一次他在书中看到斯诺的妻子海伦因为“狐狸塔谋杀案”而感到担忧,因为她和受害者一样,经常骑着自行车独自在北平城内穿梭。弗伦奇从此对这一案子发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搜集阅读有关资料,欲罢不能,直到将此案的来龙去脉和诸多角色分析清楚,《北平午夜》(Midnight in Peking)就是这一番研究工作的成果。

写这个故事,弗伦奇是具有一定条件的。他在大学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后来与人合办通亚(Access Asia)市场咨询公司调研中国消费市场,同时还经常为各类与亚洲有关的刊物写专栏。他在上海生活多年,对中国十分熟悉,对亚洲历史很感兴趣,又具研究和写作能力。他在这之前就已出版了好几本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包括2009年的《隔着镜子看中国》(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讲述历史上外国驻华记者的故事,也许看《西行漫记》就是写作这本书的功课之一。

北平城城墙上的东南角楼被老北京人称为“狐狸塔”,据说是狐狸精出没的地方。1937年1月8日清晨,路人在狐狸塔下的荒地里发现了一具年轻外国女子的尸体,很快被证实是19岁的帕梅拉•沃纳(Pamela Werner)。她的养父爱德华•沃纳曾担任驻英国领事,是个中国通,出过几本研究中国神话和兵器的书籍。帕梅拉是个孤儿,被沃纳夫妇收养,很受宠爱,她从小独立,又会说流利汉语,经常独自一人骑车出门。当时北平约有2千多外国人,大多居住在离狐狸塔不远的东交民巷一带。一个外国人被杀,自然是敏感事件,在当时是轰动新闻,英国方面还从天津租界派了一名高级警察协同破案,但最后却所有线索中断,不了了之。只有帕梅拉的父亲沃纳一直锲而不舍地追查凶手,毫不厌倦地给英国外交部写信要求重新调查此案,从未放弃。

弗伦奇在研究此案的过程中的巧遇,相信会让许多历史学家羡慕 。他在伦敦郊外的英国档案馆寻找资料时,发现了几箱尚未归类的文件,其中竟有许多当年沃纳写给英国外交部的信件,这批第一手资料让弗伦奇获得了丰富的素材,特别是沃纳独自追凶的过程和他搜集到的证据。

“狐狸塔谋杀案”发生的1937年,北平城早已不再安宁,几个月后七七事变爆发,日军随后侵占北平城。这一案子中的几个主要角色,既有投靠日本人的,也有投身抗战的,在日本人关押外国侨民的集中营里,沃纳整天与他认定的凶手照面,不知是何种心情。几度历史变迁之后,现在虽然东南角楼还在,“老北京”却从此消失了,这一从未破获的悬案,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留下的一道印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