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爱丁堡 Edinburgh

月上枝头

2023年惊蛰的傍晚,一轮圆月在晚霞彩云的背后升起。

(更多…)

植物园与英国殖民史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内的杜鹃花

春暖花开之际,爱丁堡的皇家植物园是一个好去处。那里有许多品种的杜鹃,每年四五月份正是花色缤纷之际。前几天去植物园时,看到了一块以前没怎么注意的信息牌,介绍园内的“杜鹃小径”,称苏格兰的四座国立植物园内,共培育有700多种杜鹃,约为世界上所有杜鹃花种类的七成。信息牌并不避讳这些杜鹃花最早都是由英国植物收藏家从喜马拉雅山区采集带回的,还有一张乔治·福里斯特(George Forrest)的照片。

(更多…)

苏格兰议会选举方式

苏格兰议会大楼

5月6日是苏格兰议会选举日,将选出新一届共129名苏格兰议会议员(MSP),刚好可以谈谈苏格兰议会的选举方式。

(更多…)

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汉诗170首》书中的一张卡片

前些日子在一家旧书店看到一本英国东方学家阿瑟·韦利(Arthur Walley)翻译成英语的《汉诗170首》(170 Chinese Poems),因为时间仓促,并未细看就买了下来。回家翻看时,书中掉出一张卡片,上有纽约著名的文具用品公司Galison的名称,似乎是一本小画册的封底。卡片正面印的是英译《道德经》的一段和清代画家马元驭的一幅花草,反面本是一片空白,现在却写满了字,明显是一封写给友人的信。署名玛格丽特的写信人提到在温哥华已住了五年,对工作生活满意,但是目前和丈夫打算搬回爱丁堡。但是这张卡片上并无邮票邮戳,一般人也不会把信写在卡片上再放入信封寄出,也许这是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更多…)

周末邮筒 George Street, Edinburgh

本周末应该是一年一度爱丁堡国际图书节开幕的日子。和爱丁堡的其他艺术节一样,图书节也在4月份宣布取消了,但是最近图书节组委会宣布把今年的图书节改为为期两周的网上图书节,从8月15日开始,共有超过140个报告,在网站上(www.edbookfest.co.uk)直播,可免费收看。参加的著名作者包括Hilary Mantel、Philippe Sands、Anne Applebaum、Ian Rankin、李翊云等人。

爱丁堡新城乔治大街上的邮筒
(更多…)

周末邮筒 Forth Railway Bridge, Edinburgh

福斯铁路桥前的维多利亚时代风格邮筒

这座邮筒在爱丁堡城北福斯铁路桥(Forth Railway Bridge)边的“女王渡口”(Queensferry)村的河边。筒身铸有VR字样,意为维多利亚女王(Victoria Regina),六角形的筒身上戴着一顶尖头帽子,是维多利亚时代一种很流行的设计。

(更多…)

疫情改变城市

如果说英国因疫情“封城”对城市生活有任何正面影响的话,那么交通状况的改善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一直在家工作,但是我有时候也需要开车外出,“封城”期间平时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异常安静,过去交通高峰时段的拥堵完全消失,只能零星见到一些车辆。

(更多…)

春天不会停顿

英国“封城”期间,除了“关键岗位”员工外,居民必须在“有必要”时才能外出,例如锻炼或是购物。这些天来,家门外马路上车辆稀疏,但行人还是不少,上下班的行色匆匆不再,代之以悠闲的踱步或慢跑。大家的行为习惯似乎也在改变,路上见到熟人不再低声寒暄,而是隔着老远大声对聊。

(更多…)

中国经典戏剧在英国

本文写于3月底,最近得知爱丁堡皇家剧院已决定关闭停业,至少要到明年才会重新启用。

《春灯谜》和《男王后》演出宣传画

前一阵子英国还未全面关闭餐饮娱乐场所时,到爱丁堡市中心的兰心剧院看了一场奇特的演出。说实在的那算不上正式演出,而是所谓的“读剧”。舞台上只有一把椅子和几件简单的道具,演员穿着平时的衣服,没有化妆,手里拿着剧本读台词,配以走台和肢体语言,有时还会跟着现场一位苏格兰民歌手的配乐唱几句。

但是演出依然出神入化,观众看得津津有味。那天的剧目之一是根据明末政治人物和戏剧家阮大铖的剧本《春灯谜》改编的舞台剧,作为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中国经典戏剧翻译项目的一部分,由精通中国历史文化的英国学者夏丽森(Alison Hardie)翻译。

(更多…)

梦里芬芳(5月25-28日)

每年的4-5月份,正是英国鲜花盛开的季节。今年由于新冠病毒肺炎,所有对外开放的花园都关闭了,野外的鲜花,稍远一点的,也没法去看。我决定每天发一两张过去几年同一天拍摄的鲜花照片——#blossom in my memory (card)。

苏格兰从5月29日开始逐步解除封禁,所以这是最后一篇。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