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爱丁堡

风暴过后

星期五(1月24日)刮了一天大风,爱丁堡的最高风速超过了77英里(124公里),爱丁堡城外的福斯河公路桥上测得最高风速达99.1英里(159.5公里),苏格兰的最高风速是100英里(161公里),爱尔兰则达到了107英里(172公里)。

(更多…)

平静的夜晚,迎接明天的大风

Waverley Bridge

晚上8点爱丁堡火车站边的Waverley Bridge上,停着机场大巴,远处是St Giles大教堂的皇冠尖顶。平静的夜晚,正在准备迎接明天的大风,这个以《魔戒》角色伊欧玟命名的风暴(Storm Éowyn)将在1月24日抵达爱丁堡,预报风速最高可达77英里,即124公里,已经达到12级大风的标准,英国气象局已经发出了红色警报(Red Warning),覆盖苏格兰中央地带(Central Belt)和苏格兰西南部,

(更多…)

《看世界》专栏回顾

上次的《900年的爱丁堡》是我为《看世界》杂志写的最后一篇专栏。这个专栏从2018年6月开始写作,两周一篇,一直到今年夏天,前两天点算一下,一共157篇。感谢编辑的邀请,特别是让我自主选题。我住在爱丁堡,在题材的选择上有更多苏格兰相关内容,大约看了一下,超过三分之一的文章和苏格兰有关,希望对读者来说,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今天回顾旧文,选择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再次分享一下。

(更多…)

“双面”爱丁堡

2024年版Rebus

最近BBC播出了新拍的侦探悬疑剧《雷布斯》(Rebus)。雷布斯是剧中主角,在英国算是一位相当知名的虚构人物,作家伊恩·兰金(Ian Rankin)以他为主角创作了一个悬疑系列,共29部长篇小说。《雷布斯》在20年多年前就已经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颇受欢迎。这次属于“重启”而不是重拍,因为并没有根据原著改编,而是重写剧本,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为现在,同时男主角雷布斯更为年轻,在警队中的职位也比书中的更低。虽然如此,男主角的性格、家庭背景和周围的角色都保留了下来。

(更多…)

Marco Pantani

今天是2024年环法自行车赛的第二站,起点是意大利东海岸小镇Cesenatico。选择这个起点,是为了纪念意大利公路自行车传奇人物Marco Pantani,这里是他的家乡。我想起10多年前,我曾在爱丁堡艺术节上看过一部有趣的剧作《蹬自行车的人》,4个演员,4把椅子,讲诉公路自行车赛3个重要人物Marco Pantani、Jan Ullrich和Lance Armstrong之间的恩怨情仇。

爱丁堡艺术节2010之十七:剧场 Pedal Pusher

谁是完美赞助商?

爱丁堡国际图书节2024年新址:爱丁堡大学未来学院

按:本文写于今年4月。昨天看到新闻,爱丁堡国际图书节已经中止了与柏基的赞助合作关系。爱丁堡国际图书节主席表示面对抗议活动者持续不断地威胁扰乱图书节,组织者无法保持提供一个安全和可持续的环境,但是失去赞助商之后,图书节本身的生存将面临威胁。柏基表示抗议者对作者的胁迫和传播虚假信息,对作者和图书节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压力,因此决定退出赞助。其实之前柏基赞助的另一个重要的图书节海伊文学节已经中止了和柏基的赞助关系,所以爱丁堡国际图书节的决定也不奇怪了。针对今年的图书节,抗议者除了原有的对化石能源相关投资的抗议外,还加上了巴以冲突的政治议题。个人认为,化石能源相关投资这个话题,至少还有共识,分歧只是在柏基在远离化石能源投资上做得够不够,把巴以冲突这个话题带进来,不管是在作者还是读者之间都有很大分歧甚至观点相互对立,这样做会进一步伤害爱丁堡国际图书节这个平台。

(更多…)

历史的浅痕

1月25日是苏格兰诗人彭斯(Robert Burns)的诞生日,这一天在苏格兰以“彭斯之夜”(Burns Night)的形式庆祝,主要的活动是朗诵彭斯的诗,演唱为彭斯诗配乐的歌曲。今年BBC彭斯之夜的演出,除了必唱的《友谊地久天长》(Auld Lang Syne)之外,还选择了彭斯其他多首诗歌。在看到《一次亲吻》(Ae Fond Kiss)时,我不禁想起去年夏天,当我们在苏格兰北部奥克尼群岛海边漫步时,看到悬崖外一块似乎正努力伸回岸边的巨大岩石,给它起了一个名字:Ae Fond Kiss。

Ae Font Kiss
(更多…)

花园留影2023

2023年春天花园里有多种多样的黄水仙和郁金香,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比较简单,只要选好球茎在冬天埋进土里就好,不需要太操心。大丽花也比较简单,主要依靠球茎质量,苏格兰天气比较冷,所以春天先把球茎埋到小花盆里,放在玻璃房里先长一段时间再搬到外面换盆或直接种土里。多年生花卉中,最成功的是牡丹,开出了三朵好大的花。

(更多…)

大门颜色有人管

今年夏天爱丁堡的一则本地热门新闻是“粉门女子”(Pink Door Woman)与市政府的对峙。“粉门女子”这一称号源自BBC去年的一则新闻,一位名叫米兰达·迪克逊(Miranda Dickson)的女子前年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栋位于爱丁堡市中心“新城”(New Town)的三层高连栋房屋,花了一年多时间对内部重新装修。据迪克逊说,她小时候父母不允许她穿戴任何粉红色的衣服,压抑许久造成了反效果,长大之后狂爱粉红色,屋子内部有多处粉红色装饰,甚至楼梯地毯都是粉红色,而且是电影《芭比》中的那种粉红,顺理成章地,她将原来白色的大门也刷成了粉红色。

(更多…)

爱丁堡七杰

最近看到一则发生在美国的新闻,说是阿拉巴马州某地的一支高中女子篮球队,为了能继续免费使用市政府提供的场地进行训练,不得不参加同年龄组的男子篮球联赛,本来这支球队在女子联赛中成绩处于中游,但是被迫参加男子联赛反而激发了队员的斗志,结果在联赛结束时排名第一。然而逆转随之而来,她们被告知由于“不是正式参赛”,所以她们的成绩“不算”。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一阵波澜,后来当局出面澄清,声称是一场“误会”,一定会给女学生们一个说法云云。

这则新闻让我想起“爱丁堡七杰”(Edinburgh Seven)的故事,这七名女性的遭遇,在一百多年之后,竟然仍在重演。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