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我们去英格兰西北著名的湖区玩了几天,住所附近的沃斯特湖(Wast Water)是英格兰最深的湖,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形状狭长。在湖东南侧的山坡上沿湖而行时,我注意到对岸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有一座似曾相识的三层高的大屋,隐隐地还能见到都铎复兴式风格的白墙黑梁。盯着看了一会儿,我终于想起来了:我来过这里,而且在那栋楼里住过!
(更多…)newlight 的 Blog
英国文化观察点滴
今年5月我们去英格兰西北著名的湖区玩了几天,住所附近的沃斯特湖(Wast Water)是英格兰最深的湖,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形状狭长。在湖东南侧的山坡上沿湖而行时,我注意到对岸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有一座似曾相识的三层高的大屋,隐隐地还能见到都铎复兴式风格的白墙黑梁。盯着看了一会儿,我终于想起来了:我来过这里,而且在那栋楼里住过!
(更多…)今年夏天爱丁堡的一则本地热门新闻是“粉门女子”(Pink Door Woman)与市政府的对峙。“粉门女子”这一称号源自BBC去年的一则新闻,一位名叫米兰达·迪克逊(Miranda Dickson)的女子前年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栋位于爱丁堡市中心“新城”(New Town)的三层高连栋房屋,花了一年多时间对内部重新装修。据迪克逊说,她小时候父母不允许她穿戴任何粉红色的衣服,压抑许久造成了反效果,长大之后狂爱粉红色,屋子内部有多处粉红色装饰,甚至楼梯地毯都是粉红色,而且是电影《芭比》中的那种粉红,顺理成章地,她将原来白色的大门也刷成了粉红色。
(更多…)前一阵子去了西约克郡的村庄霍沃思(Howarth),村子中心有一条石块铺就的老街从山顶沿着陡峭的山坡而下,远处则是约克郡特有的丘陵山野,景色宜人。不过吸引众多游客来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山顶老街尽头不远处的勃朗特姐妹(Brontë sisters)故居。
(更多…)五月份的一个周末,我在英格兰西北地区,顺道去了一家对外开放的乡村大宅(Gawthorpe Hall)游览,那里除了大宅之外,周围还有大片的树林草地。在树林漫步时,看见林中小道两侧长满了野蒜,正值开花季节,茫茫一片白色小花煞是好看,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蒜味。
(更多…)前一阵子在BBC电视四台上看了几集电视剧《伊丽莎白一世传》(Elizabeth R),这是BBC在1971年拍摄的作品,讲诉都铎王朝宫廷斗争的故事。电视剧场景简单,色艳也不够鲜艳,舞台剧的味道很重,但是剧本和演出十分精彩。饰演剧中主角伊丽莎白一世的演员叫格伦达·杰克逊(Glenda Jackson),从少女一直演到老妇。后来偶然看到BBC去年拍摄的对谈节目《文化人生》(This Cultural Life)中的格伦达·杰克逊专题,才知道这位演员原来大有来头,精彩之处在于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了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从知名演员到敢言政客,然后又重回舞台。
(更多…)【按:昨天的消息是英国国家肖像馆和美国的保罗·盖蒂博物馆(Getty Museum)同意共同买下这幅画,将会轮流在伦敦和洛杉矶陈列。】
欧洲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一个艺术遗产保护的难题:怎样避免本国艺术家的知名作品被海外买家买走。如果作品本来就是私人收藏,政府其实无法干涉,能做的就是设置一些法律或程序上的关卡,阻止外流。英国的做法是著名艺术品运出英国必须有出口执照,但政府可以不予批准,也就是发布出口禁令。不过在今年3月,也许有一幅名画会突破这道关卡,离开英国。
(更多…)去年的足球世界杯决赛,有许多第一:第一次在北半球冬季举行,第一次在中东地区举行,另外还有一个第一:所有赛场都是专为这届世界杯决赛新建的。从照片上看,每座足球场都有“标志性建筑”的风范,球场外面,无一例外的是精心设计的广场,稍远则是巨型的停车场。球场往往离市中心很远,球场周围是高速公路或是大片空地,远远就能看到形状独特的足球场矗立在沙漠天际线上。
(更多…)这篇文章写于10月初,之后确实出现了“有米之人”向曼城的劳瑞艺术中心捐款,让该中心有足够款项用780万英镑买下了这幅画,可以继续对外展出。不过出手的并非足球界人士,而是来自一个由一名对冲基金经理设立的私人慈善基金。
(更多…)我喜欢看牧羊犬比赛的电视转播。这是一项源自农场生活的竞技活动,看过动画片《小猪宝贝》(Babe)的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比赛在大片的草地上进行,牧羊犬在主人指挥下,先把几只绵羊从远处赶到草地中央,然后完成过闸口、入圈出圈等任务。这种比赛少有转播,只有在BBC的盖尔语频道(BBC Alba)上才偶尔会看到。
(更多…)英国的社会阶层意识之深,由来已久。反映在个体上,就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有的位置”,行为表现应符合自己的社会阶层身份。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通往威根码头之路》(The Road to Wigan Pier)中称自己出身于一个“低层上中产家庭”(lower-upper-middle class),可见对社会阶层的细分曾经到了什么程度。
那是1937年,近几十年来这一现象已有显著改善,如果按社会阶层区分对待他人,特别是自上而下的歧视,在法律上不允许,在道义上遭鄙视。但是时不时的,还是会冒出一两件事情,让人意识到,在某些自认“高等”的人的心目中,“低层”人士做出不符合身份的事,仍然是可以用来嘲弄一番的。
(更多…)